新華社東京5月25日電 綜述:安倍政府限制媒體招國內外輿論批評 新華社記者沈紅輝 日本政府長期標榜“新聞自由”,大肆宣揚“自由民主價值觀”。記者近日采訪調查了解到,在多名日本媒體界人士和駐日外國記者眼中,日本政府一直通過“無形的手”影響著媒體,特別是安倍政府上臺后,這種操控變本加厲。 今年年初,日本電視界多檔時事節目主持人或評論嘉賓被調離或遭雪藏。4月,朝日電視臺一檔以批評安倍政府著稱的時事節目主持人突然“下崗”。早在2015年,該節目一名自由派評論嘉賓在直播時突然曝光安倍政府對節目施壓內幕,引起日本國內外廣泛關注。 以上只是安倍政府限制媒體的最新注腳。近年來,安倍政府一直通過法律、恫嚇等手段間接或直接影響媒體。 2014年,迫于政府壓力,日本《朝日新聞》被迫撤回引用已故民間人士吉田清治證詞作出的“慰安婦”相關報道,受到重創。 2014年12月,聲稱“旨在強化內閣對軍事、外交等國家機密事項的管理,加大對公務員泄密懲罰力度”的《特定秘密保護法》正式實施,媒體受到牽連。同年底,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前向各大民營電視臺下發通知,要求有關節目在內容、邀請嘉賓等各方面保證所謂“公平性”。 今年2月,安倍政府總務大臣高市早苗在國會答辯時稱,如有電視臺違反放送法規定的“政治公平”原則,將事實上關停該電視臺,電視臺是否違規則由政府定奪。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日本媒體資深人士對記者說,“批評安倍的媒體人從熒屏上消失是不爭的事實”,遭撤的媒體人多數在新安保法、核電政策等敏感問題上和安倍政府唱反調。 媒體人認為,在安倍政府高壓政策下,日本新聞環境趨于惡化,日本媒體危機感強烈,以致于不敢觸碰敏感議題、發出不同聲音。這種狀況招致日本國內外輿論的關注和批評。 日本新聞行業工會組織“日本新聞勞動組合聯合會”委員長新崎盛吾以《朝日新聞》為例表示,2014年“慰安婦”報道事件后,《朝日新聞》開始回避敏感議題和批判性報道,其受到打壓讓日本媒體界產生了強烈危機感。 談到《特定秘密保護法》,新崎說,該法實施一年多來,日本新聞工作者明顯感受到采訪難度加大,防衛省等部門公務員因害怕被處罰而普遍拒絕采訪、不再提供信息。該法同時處罰媒體通過非法手段獲取信息,但未明確到底哪種手段非法,致使很多媒體不得不進行自我審查。 新崎認為,安倍政府對媒體的壓制看上去雖仍處于口頭警告階段,但這種恫嚇已經起作用。目前,日本媒體“自我審查”風氣日盛,開始刻意避免敏感議題、不敢發出不同聲音,以免惹麻煩,“這種狀況值得擔憂”。 沖繩媒體《琉球新報》在普天間基地問題上批評安倍政府的政策,該報編委新垣毅對記者說,在政府默許下,《琉球新報》在互聯網上受到右翼惡意攻擊,該報駐東京記者正常生活也受到影響。 聯合國人權事務特別報告員戴維·凱對日本新聞自由的調查報告中指出,日本媒體記者對政府壓制輿論感到擔憂,“日本新聞自由面臨嚴重威脅”,他呼吁日本政府采取措施保障新聞獨立性和公民知情權。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駐日記者卡斯滕·格米斯撰文指出,他在《法蘭克福匯報》發表批評安倍政權歷史修正主義傾向的文章后,日本官方向該報編輯部“抗議”。他指出,安倍政府對批判報道的“高壓”態度正在日益強化。 |
相關閱讀:
- [ 05-25]日媒:安倍與自民黨確認執政黨合作應對內閣不信任案
- [ 05-25]安倍擬今晚見奧巴馬 敦促美國整頓軍紀
- [ 05-25]奧巴馬將啟程赴日本 將向安倍就沖繩奸殺案致歉
- [ 05-24]美軍行兇引民憤 安倍將面請奧巴馬杜絕美軍犯罪
- [ 05-23]日本沖繩縣因棄尸案取消向安倍贈送襯衫儀式
- [ 05-23]日本出口和工廠訂單下滑 “安倍經濟學”難顯成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