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布指導意見:3年淘汰5億噸水泥落后產能
2016-05-26 11:17:53?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李霖 李艷 |
分享到:
|
? 國務院日前發布的《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是國務院近20年來首個專門為建材工業制定的文件,不僅是行業當前降本增效實現脫困發展的政策指導,也是行業“十三五”期間化解產能過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堅決去產能 “控制新增產能和壓減過剩產能是建材工業能否真正穩增長的關鍵。”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指導意見》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堅決去產能,在嚴禁新增產能、淘汰落后產能、推進聯合重組、推行錯峰生產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措施。 2015年我國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產量分別達到23.5億噸、7.4億重量箱、101.8億平方米,行業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凸顯,尤其是水泥、平板玻璃產能嚴重過剩。《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底前,嚴禁備案和新建擴大產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設項目,并在政策上首次要求在2017年底前暫停不同實際控制人企業間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置換,即產能置換只能在同一個實際控制人控制的企業集團內進行。 “這將有利于從源頭上遏制新增產能,嚴防借用其他名義來新建產能。”中國建材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說,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固廢項目、新上工業玻璃項目,必須依托現有生產線進行不擴產能的改造。 這位負責人表示,《指導意見》采用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國家強制性標準,強調依法依規進行淘汰落后產能,嚴格執行“四法一目錄”,即《環境保護法》《節約能源法》《產品質量法》《安全生產法》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修正)》,并明確了“立即、按日、3個月、6個月”等期限規定。 《指導意見》同時提出,在具備條件的地方開展水泥、平板玻璃行業壓減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試點。對此,中國綠色建材產業發展聯盟理事長、《中國建材報社》社長楊軍認為,“去產能”并非簡單停產限產,而是要通過聯合重組、資本運作等配套措施,轉變傳統生產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實現降本增效,提升市場集中度,改變混亂低迷的市場格局。“率先開展試點,拿出落實方案,強化執行力度,形成經驗模式,快速復制推廣,應是事半功倍的路徑。”楊軍說。 “只要嚴格貫徹《指導意見》,完全可以實現在3年內淘汰5億噸水泥落后產能和2億重量箱落后玻璃產能的任務和目標。”中國建材聯合會負責人說。 |
相關閱讀:
- [ 05-20]水泥罐車屁股起火堵了整座橋 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 [ 05-19]國辦指導意見:2020年底前嚴禁新增水泥建設項目
- [ 05-16]將口至莒口道路完成水泥硬化
- [ 05-16]廈門一水泥攪拌車起火 公交司機乘客齊上陣幫滅火
- [ 05-15]水泥攪拌車后輪突然冒煙起火 BRT司機乘客幫滅火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