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6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25日刊文指,近年來,日本的歧視案例層出不窮,日本眾議院全體會議5月24日通過了旨在消除煽動歧視特定人種及民族仇恨言論的對策法。文章認為該法案只是一種表態,并分析了該法案出臺的用意,文章進一步指出,日本政府的相關對策應成為具有實質意義的硬舉措。 文章摘編如下: 最近,《瘋狂動物城》正在全球熱映,其中的一句臺詞意外成了日本網友耍酷的口頭禪:“我們兔子可以說自己很可愛,但是你們其他動物不可以。”這句話用調侃的形式道出了種族歧視的本質。就好比黑人可以說自己是“nigger(黑鬼)”,但是其它人種叫他們“nigger”,就是歧視了。 在世人眼中一向“彬彬有禮”的日本,“歧視言行”也廣泛存在。比如有日本網友在網絡上肆無忌憚大罵外國人是“蟑螂”,應該“滾出日本去”,“都去死才好”;生活中,甚至有日本人在公共場合,發現對方是韓國人后罵人技能提升100%,“丑女人,真惡心”的話劈頭蓋臉地就噴向對方。 為此,日本眾議院全體會議5月24日通過了旨在消除煽動歧視特定人種及民族仇恨言論的對策法。《仇恨言論對策法》對歧視性言行的定義是:對“在日本合法居住的非日本出生者及其子孫”,以助長歧視性意識為目的的告示,對其生命身體造成危害或明顯的污蔑。對策法中明確寫入“不允許”這樣的行為,要求中央 和地方政府完善咨詢體系,充實教育啟蒙活動。 近年來,日本的歧視案例層出不窮,已經發酵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日本媒體的調查顯示,超過80%的外國人在日本曾經有過被歧視的經歷,其中以韓國人和朝鮮人的感受最深。日本一所大學的研究表明,超過95%的在日朝鮮裔高中生因為自身經歷而認為,政府有必要出臺一部《仇恨言論反對法》。其實,很多日本人也認為一些同胞對外國人“言行過激”不正確又“丟臉”,也因此舉行過數不清的反歧視游行示威。甚至,連聯合國人權組織也看不下去,批評日本種族主義者無法無天。 2015年,《反仇恨言論法案》提交給國會。2016年5月24日,這項法案終于正式出臺。日本媒體將這件事當作一個大新聞,好像是外國人的勝利。其實并不是——日本的專家認為,這最多只能算是政府的表態而已,并非真正下決心解決問題。 由于日本憲法賦予公民“言論自由”的權利。所以,在《對策法》中并沒有設置禁止規定和懲罰條例。說白了,這條法律根本沒有“牙齒”,沒有威懾力。如果有人發表了種族歧視的言論,不會得到任何懲罰。這也凸顯了該法案只是日本政府的一種“表態”。 當然,這部“表態”法律選在此時出臺,自然有用意。日本社會存在的歧視案例不勝枚舉,并且長年累月沉積,惡化了日本的國際形象。這讓日本政府很著急。首先,日本正在借助觀光立國政策促進經濟,外國人越來越成為振興日本的有力支撐;其次,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舉辦在即,不扭轉“歧視外國人”的局面,日本恐怕很難得到好的評價;最后,人口萎縮的日本正在積極吸引人才,這時候需要表達出對外國人的充分善意。 只是,日本政府的相關對策不能停留在“沒有牙齒”的軟狀態,而要成為具有實質意義的硬舉措。(蔣豐) |
相關閱讀:
- [ 05-25]揭開日本社會“溫情面紗”下的“歧視毒瘤”
- [ 05-25]高校開減脂課減多少斤進成績 老師否認歧視胖子
- [ 05-24]美亞裔團體投訴耶魯等3所常春藤名校招生歧視
- [ 05-23]不滿常春藤盟校招生存歧視 美亞裔教育聯盟再投訴
- [ 05-19]韓國一女子在酒店廁所被砍死 兇手曾受女性歧視
- [ 05-16]美國會通過修改議案 華裔對種族歧視大聲說"不"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