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斯頓維拉球迷高舉“我們會回來”的字牌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范凌志】5月18日,本賽季從英超降級的阿斯頓維拉俱樂部宣布,中國企業家夏建統已經成功全資收購這家擁有142年歷史的英國老牌俱樂部,他本人將成為未來的俱樂部主席。
曾就讀哈佛大學的夏建統是“國家千人計劃”中首批25名海外高層人才中的一員。如今,由他掌控的聯合睿康集團已擁有5家在中國內地及香港上市的企業和多家獨立運營企業,分布在全球75個國家和地區的員工超過3.5萬人。
一名中國人,能否帶領一家英國老牌球隊復興?這是外界普遍的疑問。日前,夏建統在北京的辦公室接受了《環球時報》的專訪。雖然因連日勞累而聲音嘶啞,但提起這樁收購背后的壯志雄心,夏建統的談興依然很濃。
環球時報:您曾對媒體說開始考察了8家球隊,那么為什么最后選擇維拉?有個人喜好因素在其中嗎?
夏建統:沒有,肯定還是商業理性的成分占更多,阿斯頓維拉具備傳統豪門的基因。這10年、20年在管理不善的狀態下,可能沒有把市場做好,但維拉在全球球迷的厚度上還是有很大優勢的,不管在英國,還是在印度這樣從前的英殖民地國家,阿斯頓維拉都擁有龐大的球迷群體。
另外,阿斯頓維拉還有點皇家貴族氣質。因為歷代很多英國皇室成員都是維拉球迷甚至是經營者。同時,我們去考察了,維拉的青訓系統在全歐洲是最頂級的。它還具備擁有十多個運動場的訓練基地、理療設施等,很少有其他俱樂部有條件建這么好的基礎設施。當然,還包括維拉公園球場本身,它是英國五個最好的球場之一,現在我們還有計劃對球場邊上的地塊進行整體開發。
環球時報:阿斯頓維拉的降級對收購產生什么影響了嗎?
夏建統:這些年阿斯頓維拉一直在經營的低谷,但是從我們收購的角度來說,這又是一個最好的機會。因為你有信心把它管理好,你有信心讓它回到正常經營的狀態。其實這跟其他的行業的并購整合是一個道理。
如果是一個很好的東西,你買來,那是個“零和游戲”。但是,對于阿斯頓維拉,我們相信給它帶來的價值肯定會很大的。
其實對于維拉的降級,在去年圣誕節時候就可以預測了,因為在那個狀態下很難有改變的可能性。但我們還是覺得要讓阿斯頓維拉回到英超,讓它能有機會變成一個真正的頂尖豪門。
我們考察的其他英超球隊并不具備變成豪門所需要的條件。如果一個俱樂部不是在一個大城市,或者從球場到球迷都規模很小,這些都會導致這俱樂部很難改變現狀。打個比方,雖然今年奪冠了,但萊斯特城永遠不可能變成豪門。
環球時報:這項收購會再現萊斯特城奪冠的奇跡嗎?
夏建統:不,我不覺得要把目標定為“去復制萊斯特城的奇跡”,客觀地說,我們肯定還是希望有比較務實、持續的規劃,第一步先回英超,第二步我們想,至少讓它回到原來正常經營時候的狀態,保持在英超前六名俱樂部的水平,保證回到歐冠賽場去適應一段時間。
在這同時,我們會加大投入或者改變一下球隊經營方式等,倒不一定會去復制哪個模式,而且客觀講說,沒有東西可以copy。像萊斯特城,今年他們拿到了冠軍,那里面也有很多運氣的成分,比如全年基本沒有什么傷病、所有其他豪門都出現狀況等。
環球時報:可以透露一些你心目中的轉會目標球員嗎?
夏建統:昨天剛剛收到英足總的提醒,在他們批準之前,我不能談任何這方面的事情。
環球時報:英足總大概何時會批準這項收購?
夏建統:我們現在正在安排,就等他們安排最后一次面見,可能是6月初的某天。如果這次非常順利的話,一切就都OK了。

夏建統
環球時報:您會是一個什么樣的老板?會親手插手球隊上上下下的事務,事必躬親嗎?
夏建統:我希望阿斯頓維拉除了能夠延續原來的傳統優勢之外,還能變成一個具備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的俱樂部。我作為俱樂部主席,下面還有一個總經理,下面才是主教練,包括負責商業、技術的官員。現在成熟的俱樂部各板塊之間,互相約束和分工已經越來越明確和完善了,所以我們肯定會往這方向去做。所以對我來說,俱樂部的管理跟我現在管企業不會有區別。
當然,董事長和CEO之間還是會有很多互動。尤其對我們來說,可能第一年會有更多的互動。
環球時報:談到球迷,我們知道英國球迷非常重視傳統,您現在收到過阿斯頓維拉球迷的反饋了嗎?他們會不會抵制?
夏建統:沒有,我現在收到的反饋來看,很多人都覺得挺好,無論是發email還是微博發過來留言,沒有一個抵制的聲音。
因為球迷很清楚,我們跟豪門不一樣就是,人家換了老板,球迷擔心的是新老板把俱樂部給搞壞了。而維拉在“已經被搞壞”的情況下,我們去接手,這本身是一個好的事情。我經常跟他們開玩笑,我說在這個時間去接手,會讓我少一些壓力,興許不是最糟糕的。
環球時報:您曾經說過要愿意基于維拉親訓系統,來培養自己的中國足球計劃,這個計劃是什么?
夏建統:我在理性的商業投入之外,可能唯一感性的部分,就是我作為一個中國人、中國球迷,從小到大一直想為中國足球做點事情。
我們回頭總結,之前中國足球只有兩個時間點稍微能讓人看到希望。一個時間點就是職業化之前,大家都很艱苦,離商業化很遠,那個時候反而還OK。還有一個就是“健力寶模式”,產出了一批優秀隊員。我們希望把“健力寶模式”變成“維拉模式”,而不是派一個隊出去,有20多個人回來,只有四五個人行。我們希望變成一個體系,就是在維拉不同年齡段的梯隊中,每個梯隊都有大量的中國人,然后變成源源不斷的體系。
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短期可能不會去買中超球隊。我們倒希望我們通過培訓,讓這些在維拉梯隊的隊員有一些能回到中國來踢,有一些可以進入到其他聯賽。
環球時報:收購阿斯頓維拉會是終點嗎?您未來的規劃是什么?
夏建統:我們相信體育行業會變,將來會變成一個盈利的產業,變成一個可以持續發展的產業。我們不是簡單把俱樂部當做是一個“超級玩物”去玩。我們現在也有在世界上其他國家發展的各種計劃,中午剛跟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的幾個俱樂部老板吃飯,我們可能下一步在美國收購一個俱樂部。但請原諒我現在不能透露是哪一家。
我們也一直在看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球隊,當然,西班牙、意大利在聯賽的運營方面有比較多的弊端。我們最終希望有一天能在中國做一些事,但是我也強調,至少現在這個狀態下,我們不太會運營中超的球隊。
環球時報:這個賽季中超很多俱樂部投入了巨額資金,似乎是個“最好的時機”,為什么您不進入中超?
夏建統:我不覺得,我甚至覺得中超運營的機制很難變成持續健康的一個體系,事實上,現在包括美國大聯盟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它是所謂類似于“麥當勞制”的加盟模式,支付一億美元,我讓你加入到大聯盟里面。然后球隊加盟之后,能夠分3%或4%的整體收入,沒有升降級,是封閉的系統。我們正在跟他們談,看有沒有可能一起去改變運營的方式。
英超在世界上被證明了是最成功的模式,它擁有很好的商業分配方式,雖然每年還在不斷的完善,但至少是合理的。我們已經看到,有英超俱樂部已經八年盈利,這就說明這是一種很有希望的模式。
我們為什么說目標是想變成世界前幾位的俱樂部?因為我覺得當變成一個成熟的商業體系的時候,你就能有一個廣大的市場基礎、球迷基礎,這才是最后決勝的根本。我們相信有了球迷基礎,再在這基礎上投入,最后獲得好的成績是水到渠成的。
我客觀地說,中國的所有產業在企業管理等方面還是全方位落后的。
以中超為例,我覺得現在花大錢買球員進來,可能并不那么樂觀,中國可能在體育產業角度還沒有起步。我們為什么短時間不會進入到現在的中超?因為我覺得現在一些中超俱樂部的運營方式不大健康,甚至是逆向的,是一種飲鴆止渴的解決方法。
你現在說很貴地引進球員,從良好的愿望說,希望這些球員帶動了其他球員?但我們可能看到的結果恰恰相反:就是這些球員越來越貴,如果希望看到“鯰魚效應”的話,可能“鯰魚效應”不會發生,反而是進來的鯰魚很容易變肥。“鯰魚”就沒有任何的作用,以后真正有競爭力的“鯰魚”再也不會來了。
所以,我覺得其實這是一個體系的問題,美國大聯盟也需要制度改革,他們正在改造的過程中,我們其實想參與到那個過程中。印度我們也想去參與。
我們有另外一個良好的,但是可能也是要等待機會才能實現的愿望,就是到有一天比較成熟時,我們希望拿著這些經驗,能有機會說服中國的足球行業去推動改變。
環球時報:現在很多有一些國際視野的新一代企業家走出國門,來收購這些有積淀的品牌,中國人能不能給這些品牌賦予一些新的東西?
夏建統:中國人必須去融入到世界中,我們要理解他們的文化,要理解他們所有的需求。當然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帶過去中國一些好的東西。
但如果你要一直帶著“我是一個中國人”的觀念,去跟人溝通、去接觸,那你永遠不可能成為世界一部分。你也不用俯瞰,也不用仰視,其實應該很平等、很獨立地思考事情。
就阿斯頓維拉來說,我們肯定會尊重他原有的好的東西。但是,這絕對不會阻止我把俱樂部改造成一個擁有現代管理模式的企業,因為落后的管理是維拉這20年走下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我們正計劃在全球收購很多其它產業的品牌,包括我們可能完成兩個世界知名的食品品牌的收購,這過程是一樣的,你要跟他們的管理層溝通交流,有時候可能會需要挺長的時間,讓他們理解、接受,這些可能都在考驗中國企業家。
我們要慢慢讓他們接受中國企業去管他們,或者跟他們融合,這是很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不是像現在,好像中國人只會拿支票砸,這本身就不怎么正常。比如,在我們競爭收購阿斯頓維拉的過程中,有美國人跟我們競爭,他們出價比我們高,但是我們贏到最后了。我們不是跟很多中國企業一樣,用錢砸到底。所以我想中國人必須去融入到世界的文化里面去。當他們不把你當作是一個“特殊的族群”看的時候,可能那時候才真正說沒有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