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把握治國理政大邏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
2016-06-01 12:30: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逐步形成并積極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我們黨治國理政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治國理政作為執政黨的基本實踐,有其內在邏輯、主導規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實踐力量,源于對新形勢下我們黨治國理政特點和規律的深刻認知,基于對治國理政大邏輯的自覺把握。 堅持歷史邏輯與時代邏輯相融合,確立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戰略布局 治國理政的歷史邏輯由構成治國理政史的諸多要素,如經濟要素、政治要素、文化要素、社會要素等綜合作用形成,影響和制約著治國理政的方式與走向;治國理政的時代邏輯由當代國家治理的潮流和趨勢所決定,涉及制度建構、發展方式、價值取向等方面的治國理政基本準則。治國理政既要依據歷史邏輯,也要遵循時代邏輯,在二者的坐標交匯點上確定大政方針、謀劃發展戰略。無視歷史邏輯,就不能充分挖掘國家和民族的傳統資源、文化底蘊、深層力量,就會削弱治理根基、消解特有優勢;不顧時代邏輯,就不能緊跟世界發展進步潮流,就會導致封閉僵化、國家逐步失去生機活力。治國理政堅持歷史邏輯與時代邏輯相融合,就能將歷史優勢與當代資源、本國發展與世界潮流更好地融為一體,保持國家發展的穩定性與動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深厚歷史淵源和鮮明時代特色。習近平同志指出,“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偶然開辟的,而是由我國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所決定的。中國道路的形成與拓展,是5000多年中華文明傳承發展的必然結果,是近代以來中華兒女百折不撓、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的必然結果。同時,我們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緊跟世界潮流的正確抉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當今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中國要發展壯大,必須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堅持對外開放,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中國堅持改革開放、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國家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形勢下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的行動綱領。怎樣把歷史與時代貫通起來、把中國與世界連接起來,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要著力回答和解決的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的新實踐中,創造性地擘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總體戰略,構建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方略,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總方略,是事關黨和國家長遠發展的總戰略,也是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結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行發展的“關鍵一步”,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基礎。全面深化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的深刻革命,是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作出的重大抉擇。世界上一些國家雖然一度實現了快速發展,但并沒有順利邁進現代化門檻,而是落入這樣那樣的“陷阱”,很大程度上與法治不彰密切相關。全面從嚴治黨是新的偉大事業取得勝利的關鍵。面對“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我們黨遲早會失去執政資格,將不可避免被歷史淘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著眼于拓展中國道路、豐富中國理論、完善中國制度,是在新的歷史階段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頂層設計,是唯物史觀關于社會發展、社會結構、社會動力、社會運行、社會主體的理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中國樣本”,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歷史發展邏輯的辯證統一。這一戰略布局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現途徑,展現了在時代潮流中“到中流擊水”的中國形象。 堅持遵循規律與問題導向相統一,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 我們黨治國理政需要遵循規律邏輯,即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所體現的邏輯。同時,我們黨治國理政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進行的,要面對和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具體矛盾,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遵循問題邏輯。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重大問題、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堅持問題導向,保證了治國方略的現實性、針對性和有效性。規律邏輯不能脫離問題邏輯而起作用,基本原理要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忽略現實矛盾和問題就會導致教條主義;問題邏輯必須依靠規律邏輯,是規律邏輯的具體體現形式,不遵循規律邏輯就難以把握真正的問題。堅持規律邏輯與問題邏輯相統一,是治國理政的一個基本遵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遵循科學社會主義規律邏輯和當代中國發展的問題邏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遵循科學社會主義規律邏輯。治國理政的大邏輯,從根本上說就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做到“三個適應”:不斷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調整生產關系,適應經濟基礎發展完善上層建筑,適應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變化推進社會發展。社會基本矛盾在新的發展階段具有新的表現形式,這就是新的矛盾和問題。當代中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中華民族正處于走向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面臨諸多矛盾問題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對我們黨治國理政的考驗之大前所未有。當前,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較大,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問題依然存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問題是時代的聲音”。進一步說,問題也是矛盾的聲音。解決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是推動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實際步驟和舉措,體現了規律邏輯與問題邏輯的統一。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運用規律解決矛盾和問題的創造性成果。“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化了對“三大規律”的認識,體現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發展規律,是深刻把握社會建設規律、正確運用發展規律的創造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礎條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階段;全面深化改革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創新實踐,能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全面依法治國秉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從嚴治黨依據長期執政條件下黨的建設規律,著眼于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同時,“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問題導向,是我們黨勇于擔當責任、敢于直面矛盾,不斷解決問題、化解挑戰的新法寶。它要求在不同制度模式、發展道路的深層次較量和博弈中夯實中國道路,在世界大變動中把握機遇,在國際大棋局中贏得主動,胸懷全局、統籌謀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和民族復興關鍵時期籌劃總體戰略,更好把握發展機遇、贏得新的發展優勢、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確立治國理政的大格局大韜略;在著力防控各種風險中確保決勝全面小康,準確判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景與趨勢,敢于斗爭、戰勝風險、開創未來。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將規律邏輯與問題邏輯統一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規律邏輯與問題邏輯統一起來,集中體現在順應人民群眾的愿望和期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同志就任伊始的這一莊重承諾,體現在對民生的關注、對群眾的關心、對困難群體的關愛上,更體現在履行執政使命、制定發展戰略,抓住根本、謀劃全局、著眼長遠,回應和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上。13億多中國人民殷切期盼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期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不僅包括溫飽富足,而且包括社會公正,要求共同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廉政勤政的執政黨和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當前,無論是全面小康的建設質量、制度體制的完善程度,還是治理方式的法治化水平、黨員干部隊伍的能力素質,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和期盼相比,還有這樣那樣的差距。“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從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體現了改革發展的價值追求,順民心、合民意。 |
相關閱讀:
- [ 06-01]聽,習近平這樣寄語少年兒童
- [ 06-01]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戰略思想
- [ 06-01]習近平: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
- [ 05-31]聽,習近平這樣寄語少年兒童
- [ 05-31]“科技三會”星光際會中國夢 習近平吹響科技強國新號角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