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德國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工業國,生活水平處在世界前列,不僅有全民醫療保險,還有令人羨慕的從小學到大學的免費教育。然而最新調查卻顯示,在德國每七個孩子當中就有一個接受社會救濟,也就是生活在貧困中。 據德國勞動局公布的一份數據,德國15歲以下少年兒童的貧困率有所上升,去年德國共有154萬孩子接受社會救濟,與2014年相比貧困兒童增加了30000多名。數據顯示兒童貧困存在巨大的地區差異,整體上來看德國東部地區為20.3%,遠遠高于西部的13%。具體到德國各州如巴伐利亞最低,僅有6.5%的少年兒童生活在貧困中,而在不來梅州以及柏林地區則高達31.5%,幾乎三分之一的孩子靠社會救濟生活。 兒童貧困問題也是德國地區經濟、失業率以及工資水平的間接反映。德國自2005年開始實施《哈爾茨第四階段改革方案》,這是一個集救濟、培訓以及再就業于一體的綜合方案,主要目的是為了削減福利開支,通過培訓等措施促進再就業,以減輕德國的社會負擔提高德國的國際競爭力。因此救濟金的領取不再是單純的社會福利事務,而是要與勞動部門掛鉤,在領取救濟的同時積極尋找工作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換取"救濟。而那些貧困兒童正是來自這樣一些靠救濟生活的家庭,由于救濟金的數額有限,使得這些家庭只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孩子們自然也無法象一般家庭的子女那樣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從而進入貧窮"代代相傳"的惡性循環。 德國的整體生活水平比較高,特別對青壯年來說只要有一份正常的工作,日子都會過得不錯。最大的問題就是老年貧困和少年貧困,尤其是少年貧困更令人擔憂,雖然德國有全民醫療保險系統,兒童就醫抓藥全部免費,德國實行強制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必須入校學習,窮人的孩子不用擔心看不起病上不起學,但是這種看似一樣的起跑線的后面隱藏著巨大的差異。德國小學只有四年,之后就要進行分流進入不同的學校,人生的道路也就基本定型了。對于家庭條件差的孩子來說根本就沒有經濟能力參加課外輔導或者是其它一些校外活動,如去國外做交換生無疑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外語能力開闊視野,但對于一些孩子來說就成了奢望,這就是一種事實上的不公平。更大的問題是,在德國生活在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僅難以跨越社會階層改變未來命運,而且更容易滑向社會邊緣,給社會造成更多的負擔,如青少年犯罪問題。所以,德國一些有識之士一直在呼吁政界關注少年貧困問題,因為相對于老年貧困,少年貧困所產生的社會后果也更為嚴重。(德國觀察員薛成俊) |
相關閱讀:
- [ 05-17]因避讓特種車輛產生交通違法行為 申訴救濟流程
- [ 04-22]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降至40余年來最低水平
- [ 03-08]“半邊天”就業仍面臨歧視 法律救濟機制亟待完善
- [ 02-14]中方回應歐盟對華鋼鐵產品貿易救濟調查:望審慎克制
- [ 02-14]商務部就歐盟對華鋼鐵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發表談話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