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青椒”“青稞”活力是科技創新的關鍵
2016-06-03 16:13:06?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就既要讓領銜科技專家有職有權,有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更大的資源調動權;也要創新政策、完善體制,用優質服務、合理待遇、良好環境充分調動青年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建議政府可以進一步把青年科研人員的工資及福利待遇穩定下來,即便不高,也可以讓他們安心致研,這其實正是韓春雨能夠十年不發論文而依然可以生存的關鍵所在。而從科技事業整體發展上而言,更要減少科研經費的不必要浪費,因為完成同樣的科研任務,或許只需要目前科研經費的80%就夠了。 去過海外留學的人往往有體會,國外的大學教授們似乎都很閑,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專注自己的科研領域。反觀國內,科研人員多是忙得四腳朝天,被各種會議、考核、報銷等填得滿滿的,沒有靜下心來的深度思考,就很難做有深度的研究,又怎么可能出重大原創性科學成果? 科研實際是一碗青春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高度集中。30至40歲是創新欲望最強的科研黃金期,要創造條件讓青年科研人員早日獨立,挑起重擔,還要把科研評價從行政主導的小團體內部打分,改革成無利益關系的第三方同行評價,并試點國際同行評價。要使科研人員成為自由的個體,就要把他們的住房、養老、醫療、甚至子女入學等事務與單位脫鉤,讓他們少一些羈絆束縛和雜事干擾,多一些時間去自由探索,使他們在不同科研機構中歷練,從而促進學科交叉和創新。 科技創新的關鍵在人,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員。培育符合創新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關鍵在制度。既要有伯樂賞識領軍人才,更要創造萬馬奔騰的場景,讓千里馬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韓春雨的成功也充分說明,科技創新并無捷徑,廣栽梧桐,厚植沃土,則百鳥來朝、創新自有。充分激發青年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國家科技創新的大步跨越必然提速。 (作者系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行星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理事、美國天文學會卡爾?薩根獎首位華裔得主)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