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北京展覽館迎來了一批重量級的觀眾。 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到這里,參觀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總書記在一批重大標志性科技成果展臺前不時駐足,認真聽取講解,詳細詢問有關情況。 是什么樣的“神器”吸引住了領導同志的目光? 跟隨總書記的腳步,快跟小編同去科普一下吧。 此刻只想說一句:好!想!去!現!場! No.1 集成電路裝備及芯片 集成電路是信息化時代最基礎最重要的產品。曾經,我國集成電路制造高端裝備與材料基本空白,工藝技術依賴引進。 如今,我國刻蝕機、物理氣相沉積(PVD)設備等一批國產高端裝備實現群體性突破,集成電路成套工藝技術跨代升級,多項封裝技術步入世界先進行列,拋光劑、濺射靶材等關鍵材料被國內外生產線批量應用。 同時,我國科學家攻克了核心電子器件和超級計算機CPU、互聯網服務器CPU等高端通用芯片以及操作系統等基礎軟件的關鍵技術,國產軟硬件在航天、電力、辦公應用和移動智能終端等領域實現規模應用,為保障國家信息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 No.2 未來飛機智能駕駛艙 童年的你,有沒有開大飛機沖上云霄的凌云壯志? 未來的飛機駕駛艙,究竟長啥樣? ——在展覽現場,記者有機會體驗了一把模擬駕駛的感覺。坐進模擬駕駛艙,能感受到前后左右的擺動,仿佛正在云中穿行。像置身科幻電影一樣,超寬超大觸摸顯示屏,語音下指令,能實現駕駛艙地空、空空信息互聯,科技感爆棚,智能控制帶你飛! 此外,大塊頭的國產大飛機運-20和C919以大模型的方式登上展臺。 No.3 智能植物工廠 植物不在地里種,搬進工廠要干嘛? 智能植物工廠,不用土、不用陽光。它可以實時對植物工廠的溫度、濕度、光照、氣流、二氧化碳濃度以及營養液等環境要素進行自動監控,實現智能化管理。 這么牛!那它能上天嗎? 對!真能上天!這是未來航天工程、月球和其他星球探索過程中實現食物自給的重要手段,由于植物工廠不占用農用耕地,產品安全無污染,操作省力,機械化程度高,單位面積產量可達陸地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被認為是21世紀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 我國自主研發攻克了植物工廠LED光源,光——溫耦合節能環控、營養品質調控以及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化管控等關鍵技術,使我國成為繼日本、美國、荷蘭之后世界上少數掌握植物工廠高技術的國家。 No.4 深海潛水器 ? 我國載人深潛技術躋身世界前列,“蛟龍”能下潛到7062米的海底。可是,“蛟龍號”獨自在深海會不會很孤獨呢? 并不會。中國深海探測家族里,可不光有“龍”,還有一支神獸軍團:海馬號、海牛號、海燕號、海翼號、潛龍號,它們長這樣: No.5 骨科手術機器人 骨科手術由機器人來做,靠譜嗎? 非常可靠!拿慣了柳葉刀的手雖靈巧,但機器的精準定位更不含糊。通過骨科手術機器人開展手術,不僅提高手術效率20%以上,精確度達到0.8毫米,而且具有減少失血量和術中組織創傷等優勢。我國自主創新的骨科手術機器人是國際上唯一能夠開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節段(頸椎、胸椎、腰椎、骶椎)手術的骨科機器人系統。 更有好消息是,這個系統已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等十多家醫院使用,累計手術超過2000例。 No.6 高溫氣冷堆 又高溫又氣冷,這技術到底是個啥? 外行了吧?這可是利用核能的重要技術。我國高溫氣冷堆已突破全部核心技術,示范工程建設進展順利,走在世界前列。核電專項成功研制了高溫氣冷堆、主氦風機等關鍵設備,全球首座商業示范工程進展順利;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型號CAP1400,示范電站具備開工條件。本展項所展示的高溫氣冷堆是國際公認的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具有安全性好、堆芯不會融毀、溫度高、多用途等突出優點。 No.7 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 天河二號跟天宮二號有啥區別? 兩碼事兒!天宮二號是飛行器,天河二號可是超級計算機。 超級計算機有多厲害? 這可是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峰值計算時可達每秒54.9千萬億次的浮點運算速度,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連續6次位列國際高性能計算TOP500排行榜第一,綜合技術水平國際領先,是我國超級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廣泛應用于信息系統建設和科學工程計算領域。 No.8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這口大鍋看著不錯啊!能煮多少飯呢? 嗨,醒醒,就想著吃的了! 這可是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利用貴州天然喀斯特洼地作為臺址建造,實現大天區面積、高精度的天文觀測。這家伙能力可強大了,能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探測星際分子,觀測脈沖星,還能搜尋星際通訊信號。 No.9 北斗導航系統 北斗,這個熟悉!從小就滿天找北斗七星。 你可能知道北斗系統作為國家重大信息基礎設施,解決定位、導航等問題,但你可能不知道——我國計劃2018年發射18顆北斗全球系統衛星,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20年前后再發射12顆,實現全球組網。 No.10 新能源汽車 “秦”?這個名字好,一聽就是中國制造。 就是,我國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整體發展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示范推廣規模不斷擴大,保有量居世界第一,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 比亞迪公司基于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秦”推出“秦EV”純電動轎車,搭載自主研發的永磁同步高效率高轉速電機,最大功率160千瓦,0-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7.9秒,綜合工況續駛里程300公里,具備移動電站功能,可直接利用整車電量實現對外部用電器供電,滿足多數用戶上下班或長途駕駛需求。 ——好心動,快讓我搖上號吧! No.11 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 這名字是不是多打了個字?“超超”是誰? 才沒打錯!這可是世界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于2015年9月建成投產。這是當今世界上發電效率最高、供電煤耗最低、環保指標最優的火電機組,發電效率47.82%;供電煤耗266.5克/度電。 No.12 高速列車 時速超過600公里的高速列車你見過嗎? 要說高鐵,不得不提“中國制造”這張名片,我國高鐵營運里程世界第一。高速列車前瞻性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創造了605公里/小時的實驗室滾動試驗最高速。 還是沒概念? 這么說吧,北京到上海1200多公里,照這速度,以后坐高速列車2個小時就能到了,快得像要飛起來! No.13 國際熱核聚變計劃(ITER) 核聚變!! 其實我是文科生,這么多年也沒搞清楚這個詞兒是什么意思…… 咳咳,來,我給你解釋一下。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十二五”期間,我國已簽訂的實物貢獻額度累計達到35億人民幣。中方是ITER裝置導體承擔六方中唯一一個做到導體試驗樣品全部一次性通過國際驗證的國家,已完全實現了超導磁體相關技術的國產化。截至2015年底,ITER組織在職的642名人員中,中方職員有55名,位居ITER計劃東道方歐盟外其余六方之首。 看完這么多“神器”,最后彩蛋來啦! 交互益智積木機器人之舞,現在開始↓↓↓↓ |
相關閱讀:
- [ 06-02]科技界熱議習總書記科技創新大會講話:開啟科技事業新征程
- [ 06-02]南平市舉辦理論宣傳工作者培訓班 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 [ 05-31]廈門市記協: 組織學習習總書記“2·19”重要講話 精神專題研討培訓班
- [ 05-27]習總書記黑龍江考察調研地回訪
- [ 05-27]“習總書記考察黑龍江”漫評③:以新發展理念闖出振興發展的新路
- [ 05-27]習總書記黑龍江考察調研地回訪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