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地頻現背后的地產央企:拿地緣于“不差錢”
2016-06-06 07:04:25?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截止到上月底全國超過15億元的105宗高總價地塊中有52宗被國企獲得 高價地頻現背后的地產央企 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5月31日,全國超過15億元的合計有105宗高總價地塊,其中有52宗地被國企獲得。同時,今年以來,信達、魯能等央企共制造出15幅“高價地”。對此,分析人士指出,央企在房地產市場的擴張緣于“不差錢”。另外,央企整合地產業務,部分央企為避免被整合而在短期內快速做大地產板塊,催生高價地。 “去庫存”本來應該是今年房地產市場的主角,但風頭卻被頻繁制造的“高價地”奪走,土地市場火爆超出了市場人士的預期,“不差錢”的房企在土地市場一擲千金,房地產市場仍一騎絕塵。而宏觀經濟尚在尋底,“L型”走勢將持續較長的時間。統計發現,制造“高價地”的房企大都是“央企”,其“不計成本”高價拿地的邏輯在哪里?蘊含著哪些風險? 現象 央企掀起“高價地潮” 6月1日,有7家央企參與競拍的上海寶山顧村地塊,最終被隸屬財政部的信達地產以總價58.5億元競得,樓面價37118元/平方米,溢價率303%。這也是該公司一年內造的第七個“高價地”。此前的5月28日,杭州濱江區奧體單元地塊的拍賣被眾多人關注,最終,萬科信達聯合體以123.18億元總價、樓面價21575.78元/平方米拔得頭籌,溢價率為95.95%,刷新2016年單地塊全國總價紀錄。由于競拍價格超過了萬科的授權總價,萬科隨后宣布退出。 2015年7月至今,信達地產多次打破長三角的區域地價紀錄,拿地手法“兇悍”。信達地產通過公開招拍掛新增10宗地塊,其中7宗是高價地,分別是廣州天河、合肥濱湖、上海新江灣城、深圳坪山杭州南星橋、杭州濱江奧體地鐵以及上海顧村。 6月2日下午,備受關注的深圳龍華上塘商住地加冕新一代“高價地”,經過現場直接報價投標,最終被央企中國電建集團和廣州方榮房地產有限公司聯合以82.9億元的高價拿下,地面價高達56781元/平方米。 此次沒有采取現場拍賣方式,而是投標,由價高者得。深圳規土委主任親自主持競拍,他甚至在現場引述《人民日報》的一篇報道內容稱:“樹不能漲到天上去,房價也一樣。”顯然,深圳市政府方面顯然不希望這塊地拍出高價,而是希望通過某種方式引導土地市場降溫。 但實際上的成交結果超出了深圳規土委的預料,也超出了此前業內預期的60億元成交價。現場共收到18份標書,包括中海、萬科、招商、中洲、龍光等深圳本地企業,以及泰禾、信達、碧桂園等十多家外地房企。最終,央企中國電建聯合廣州方榮以報價82.89億元收入囊中,方榮背后是金茂地產,即此前的方興地產。從現場報價來看,央企、國企報價顯著高于深圳本土民企。 在此前的5月份,央企保利地產豪奪的上海周浦“高價地”。繼2009年之后,兇猛的“央企高價地”再次成群涌現。 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截止到5月31日,全國土地市場“高價地”頻繁出現,其中按照總價計算,超過15億元的合計有105宗高總價地塊,其中國企比例明顯處于歷史高位。整體看,105宗地塊合計成交總價為3288.2億元,其中有52宗地被國企獲得,合計成交金額達到了1785.8億,占成交總金額的54%。其中,廈門唯一成交的一宗地塊由國企拿下,北京的國企購地占比也高達86%。 今年以來,信達、華僑城、招商、中國電建、魯能集團、葛洲壩、保利、中鐵、中冶等央企共制造出15幅“高價地”。其中以魯能的速度較為驚人,截至5月,魯能今年已在土地市場砸下超過100億元重金,2015年光在南京、蘇州、福州三地高價搶下的4幅高價地總耗資便可達112.4億元,全年新增土儲近500萬平方米,總價超過230億元,再加上原有海南、北京等地的地塊,當前的土地儲備總量超過1000萬平方米,其十分明確地傳遞出地產規模擴張的信號。 |
相關閱讀:
- [ 06-02]房東借租賃旺季報高價 北京多區域租金停漲
- [ 06-01]上海最新地塊拍賣再現高價 外環外集體沖8萬
- [ 06-01]房東借租賃旺季報高價
- [ 05-30]西決搶七戰門票均價960美元 是五年來第二高價
- [ 05-29]閩開展專項行動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公務員局提醒考生:拒絕高價培訓"概率游戲"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