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瑞士特約記者 林美蓮】多年來“國考”熱度持續不減,“國家公務員”吸引了很多年輕人。相對而言,“國際公務員”這個職業對很多中國人來說就陌生多了。 簡單說,國際公務員就是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工作的職員。在日內瓦,《環球時報》記者每天看到穿著筆挺西裝、得體套裙,拿著公文包的國際精英們在萬國宮穿梭,其中包括上百中國雇員。 在聯合國跟來自近200個成員國的4萬多名人員一起工作,是很多人的夢想。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聯合國會費第三大繳納國,但中國雇員在聯合國的比例甚至比一些發展中國家還低。 據聯合國的報告,當前聯合國系統有中國籍雇員450人,占總人數的1%。其中供職聯合國秘書處的非語言類中國籍專業人員只有74名,低于聯合國開出的136人額度。而目前國際組織里面任掌門人的中國人僅4位: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干事李勇、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的秘書長柳芳。 為何缺中國人才?第一是近水樓臺的原因。以聯合國為例,總部在紐約,其他辦事處在曼谷、日內瓦、內羅畢和維也納等地方。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遙不可及”。如果中國把國際組織辦在家門口,例如上海合作組織和亞投行,就方便培養國際組織人才。 第二,聯合國要求職員熟練掌握兩門以上外語,而很多法律條文用的是法語,這對只會英語和漢語的人來說比較吃虧。另外,有聯合國的中國職員向記者表示,中國人比較內向,不太擅長發出自己的聲音,日本和韓國同事更西方化。 第三,國內對國際公務員宣傳力度不夠,很多人對國際組織不了解。日本和韓國為了提升軟實力,增加話語權,在輸送國際人才方面一直很“拼”。像韓國政府力爭通過吸引國際機構在韓落戶以擴大國際影響力。 記者發現,在聯合國工作的中國精英大多自帶“光環”。他們大部分受過良好教育,有海外留學經驗,會多國外語,能夠接受多元文化價值觀,具有國際視野。 當然,這個職業不能被神化。聯合國就是一個開會的地方,每天來自全世界的官員集中在這里,求同存異地發表觀點。聯合國出了名的工作繁瑣,機構臃腫。拿中國人最多的翻譯處來說,每天的工作就是坐電腦前翻譯,并沒有多少機會跟各國大拿們交流。有人開玩笑說,每次感到疲憊時,就把朋友帶進來逛一下,看著別人一臉羨慕嫉妒恨的表情,他們也就心甘情愿地繼續工作了。 盡管如此,很多中國籍職員表示有成就感和滿足感。“一想到我今天所做的事情會讓世界某個地方的某個人生活變得更美好,心里就很高興”,一名中國職員說。 為促進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日內瓦的中國籍職員和外籍華人建立了一個中文書會組織,成員約100人。他們在聯合國機構內放映中國電影和舉辦有關的中國文化展覽,同時幫助新到中國職員找房子、辦理手續等。問及對想進入國際組織工作的中國人有什么建議時,很多人說:需要一顆平常心。 |
相關閱讀:
- [ 06-02]外交部就美強化對朝金融制裁、聯合國維和行動等答問
- [ 06-02]中方:支持安理會討論有助于加強聯合國維和行動安全防范的倡議
- [ 06-02]聯合國:敘利亞阿勒頗或出現新一輪人道主義災難
- [ 06-02]三問聯合國駐馬里維和人員遇襲:為何對營區發動襲擊
- [ 06-02]聯合國就中國維和人員遇襲發文:一路走好,中國英雄!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