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6月5日訊(記者 薛琳 通訊員 左彤)今日,省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發布消息,6月3日11時30分,隨著188毫升造血干細胞采集結束并通過中華骨髓庫交接給韓國骨髓庫,太原人辛春海成為山西省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第126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也是我省第5例涉外捐獻志愿者。 2006年7月,辛春海在太原市街頭獻血屋獻血時,在《志愿捐獻造血干細胞同意書》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并采集10毫升血樣,通過太原市紅十字血液中心HLA實驗室初次檢測,將分型結果傳輸到山西省分庫后,記錄到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 2016年3月,山西省分庫接到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通知,我省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辛春海與正在韓國某醫院治療的一位白血病患者(亞裔男性,30歲,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初次配型相合。 46歲的辛春海來自太原市晉源鎮,上有80多歲的父母,下有一對雙胞胎女兒,愛人身體不太好。因此,他平常除了在家務農外,多年來還一直在建筑工地上打零工、開推土機以補貼家用。當得知自己與一個韓國患者配型成功后,他很爽快地同意實施捐獻。 5月中旬,經過高分辨配型吻合后,在山西省分庫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辛春海在山醫大二院進行體檢,體檢報告顯示他身體健康,符合造血干細胞捐獻條件。 一開始得知他要捐獻造血干細胞救白血病患者時,家里人還有一些疑慮,不太愿意讓他捐。辛春海說:“既然填寫了登記表入了庫,能幫就幫,能救就救。再說,捐獻造血干細胞和我獻血差不多,既不損害我的身體,又能救人一命,是挺好的事情。” 5月28日,在省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辛春海乘高鐵赴北京解放軍空軍總醫院,經過4天的注入動員劑準備工作后,于6月2日、3日進行了為期兩天的造血干細胞采集捐獻。 6月3日,采集結束的當天,辛春海捐出的“生命火種”便在醫護人員的護送下飛抵韓國移植到患者體內。 ○鏈接 如何采集造血干細胞 人體內的造血干細胞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正常情況下,人體各種細胞每天都在不斷新陳代謝,失血或捐獻造血干細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內,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恢復到原來水平。成年人體內的造血干細胞量一般為3千克左右,捐獻者只需捐獻200ml左右(含造血干細胞約10克)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就可為患者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同時,采集過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造血干細胞從捐獻者手臂靜脈處采集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把造血干細胞分離出來,同時將其他血液成分回輸到捐獻者體內,不需要抽取骨髓。由于我國獨生子女眾多,很難在親緣關系者中找到合適的配型,而要通過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尋找非血緣關系的志愿捐獻者。 目前,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以及治療造血和免疫系統功能障礙等疾病的有效手段。非血緣關系的相合概率僅為萬分之一到十幾萬分之一。 為挽救數以萬計需要造血干細胞移植的生命,山西省紅十字會呼吁社會各界一如既往,繼續關注這一公益事業,希望更多適齡、健康公民,特別是青年人積極加入到捐獻造血干細胞的隊伍中來,用可再生的細胞來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為血液病患者奉獻“生命種子”,幫助他們獲得新生。 |
相關閱讀:
- [ 06-02]90后大學生捐獻造血干細胞和淋巴細胞 兩次"出手"挽救同一名患者
- [ 06-02]廈集大學生登頭條 先后捐獻造血干細胞和淋巴細胞
- [ 05-10]廈門造血干細胞捐獻突破50例 位列全省第一
- [ 05-09]全省造血干細胞捐獻148例 廈門突破50例排第一
- [ 04-09]愛心企業家捐獻造血干細胞:幫生命延續很有意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