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熱議科技三會釋重要信號 中國吹響科技強國號角
2016-06-07 07:00:56??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人才流動 激發創新活力 “我國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要極大調動和充分尊重廣大科技人員的創造精神,激勵他們爭當創新的推動者和實踐者,使謀劃創新、推動創新、落實創新成為自覺行動。”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而支撐和推動創新的根本是人才。 習近平指出,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局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規則正在面臨重大調整。經濟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資本、信息等在全球廣泛流動,但本質上主導這種流動的力量是人才、是科技創新能力。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機器人及自動化領域研究主席張丹教授表示,當前中國許多產業急需升級換代,而科技創新是能否成功實現轉型的關鍵。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無疑將全面提升全國高校的學術創新能力和科技軟實力,從而帶動一批優勢學科,建設一批一流基地,培養一批優秀人才,釋放科技創新潛力。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外交和國防政策委員會成員亞歷山大·羅曼諾夫認為,中國的人才儲備庫很龐大,隨時能夠找到任何一個(偏門)領域的專家。中國有熟知各個領域的專家:從南歐地理到北極和南極的礦產地,從航天物理到最新的經濟理論。 戴維·格里爾預測,中國真正的科技轉型將發生在2020年至2025年之間,那時領導中國科研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將更了解如何開展國際合作,懂得怎樣做好科學工作,清楚怎樣選擇并重用人才。“到那個時候,我們將會看到科技迎來真正的全球化,而中國將發揮相當的作用。”格里爾說。 互派留學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松尾泰樹認為,有必要以日本的強項領域和中國強項領域互相合作,以應對環境、糧食、能源等全球規模的課題。兩國今后還需要構建一個成熟的合作互惠關系,即以互相的強項補足雙方的弱項,因此需要了解兩國國情的留學生們作出更多努力。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商業創新項目導師凱爾·斯特林表示,這是中國邁向創新社會過程中的又一步,或將成為一個轉折點。中國需要在很多領域推動創新,年輕人是驅動力。 “‘科技三會’鼓舞人心,”華盛頓大學物理學博士、2015年度中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特等獎獲得者吳三豐表示,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和大力支持,是科技人才的時代機遇,“這樣的機遇令人興奮。希望早日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迎接中國的科學春天。” |
相關閱讀:
- [ 06-06]一場神奇的科技盛宴——聚焦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 [ 06-06]建設科技強國必須培育一流創新型企業
- [ 06-06]“平語”近人——習近平談科技創新
- [ 06-06]習近平的人文科技觀:雙翼齊飛共創人類美好未來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