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細解科技創新“三昧”
2016-06-07 13:28:5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晨 趙舒文 |
分享到:
|
5月30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鞠鵬 攝 應地利 ——狠抓科技創新,牽住發展全局“牛鼻子” 當前,我國進入了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并聯發展、疊加發展的關鍵時期,自主創新空間廣闊、動力強勁。發展的“地利”條件充足。 但“地利”不會一成不變。長期以來主要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撐經濟增長和規模擴張的方式已不可持續,經濟中的不少領域還大而不強、大而不優,國際國內的一些消極因素也在不斷地蠶食、削弱已有的“地利”條件。 守住“地利”進而拓展“地利”以什么為先?習近平的回答是科技創新。他說,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我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新形勢下,經濟發展正面臨著動力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的繁重任務。 老是在產業鏈條的低端打拼,老是在“微笑曲線”的底端摸爬,總是停留在附加值最低的制造環節而占領不了附加值高的研發和銷售這兩端,不會有根本出路。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創新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任務,必須在推動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上來一個根本性轉變,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性發展。要深入研究和解決經濟和產業發展亟需的科技問題,圍繞促進轉方式調結構、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等方面需求,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產業和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同時,實現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共享發展與改善人民生活都需要科技創新提供強大動力。 習近平對科技創新反復強調,詳加論述,意圖非常明確:在改革攻堅期,必須緊緊扭住科技創新這一發展之要。 謀人和 ——創新管理制度,讓千里馬競相奔騰 習近平指出,創新驅動實質就是人才驅動。科技創新,關鍵在人。然而,長期以來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著諸多體制機制束縛和觀念障礙,常常讓科研人員激情難抒。 一些基礎研究領域的顛覆性突破往往發端于科研人員的奇思妙想。科研人員中不少是怪才、奇才,往往不走一般套路。而當下的科技評價體系卻經常是一把尺子衡量,用成果判定。甚至動輒用行政化的“參公管理”約束科技工作者,大量的專項、計劃、項目捆住他們的手腳,難以激發科研靈感。 習近平強調,在基礎研究領域,包括一些應用科技領域,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不要以出成果的名義干涉科學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約束科學家的研究活動。 同時,習近平也強調要“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笨茖W研究本來就是一個不斷地探索的過程,只有在失敗中不斷提取和積累成功的因子,才能厚積薄發。 另一方面,科技創新主體的錯位也是體制上亟需解決的一大癥結。政府、企業、專家分工不明,行政命令過度干預到具體的科研工作,讓科技創新的效率很難有大的提高。科技體制改革的一大核心就是要讓內行管理內行。同時,要切實保障并提高科研人員的待遇,理直氣壯地讓真正有作為、有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名利雙收”。 習近平強調,要讓領銜科技專家有職有權,有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更大的資源調動權,防止瞎指揮、亂指揮。要建立相應責任制和問責制度,切實解決不同程度存在的一哄而起、搞大拼盤等問題。 最大的“人和”是絕大多數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社會合力,因此創新發展離不開科學普及。習近平強調,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要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使蘊藏在億萬人民中間的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涌流。 |
相關閱讀:
- [ 06-06]習近平: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而不懈努力
- [ 06-06]“平語”近人——習近平談科技創新
- [ 06-06]習近平的人文科技觀:雙翼齊飛共創人類美好未來
- [ 06-06]習近平談如何學哲學用哲學
- [ 06-06]習近平提出打造系統創新鏈
- [ 06-06]習近平對誰提“情同手足”?
- [ 06-06]習近平:科技是國之利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