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建設3年來 這些細節點亮中美關系
2016-06-07 13:27: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林晨 趙舒文 |
分享到:
|
? ? 6月6日,二十四節氣中芒種的第二天。這是麥子等作物成熟等待收割的日子,也是中美關系在發展中進一步獲得成果的日子。 北京,釣魚臺國賓館,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在這里拉開帷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聯合開幕式,并發表題為《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而不懈努力》的重要講話。 時間,有時在節點上會出現難得的巧合。3年前的6月上旬,中美間同樣發生著一件促進兩國交流的標志性事件:在太平洋彼岸的安納伯格莊園,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舉行非正式會晤,就共同努力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達成共識。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3年來,兩國在雙邊、地區、全球層面眾多領域開展合作,推動兩國關系發展取得新成果。來之不易的成果,給了我們很多啟示,而雙方堅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則是最根本的一條。 同樣,在兩國一同前行的路上,許多點滴的細節讓我們難忘、感動,這些細節點亮了中美關系的發展。 “親密互動”帶來深入交流 兩個大國的交流,最有代表性的自然是兩國元首的互動。而這種互動是否頻繁,是否親密,可以看出兩國是怎樣一種“伙伴”。 “莊園會晤”、圣彼得堡會晤、海牙會晤、“瀛臺夜話”、“白宮秋敘”……從2013年至今,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之間,已進行了多次會面,有時是因為國事訪問,有時則利用參加國際會議的間隙。而相互間的通信通話更是不計其數。今年9月,雙方有望在G20杭州峰會上再度會面。 如果說打領帶、穿西服、帶著政府官員分坐桌子兩側的會面充滿了“禮節性”,那么那些更輕松隨和的非正式會晤,更能讓雙方敞開心扉交流,能夠進行深入而廣泛的溝通。 2013年6月7日至8日,美國安納伯格莊園,不打領帶,兩場會晤,一次晚宴,一起散步……習近平同奧巴馬面對面會晤和交流,時間加起來超過8個小時。這在中美高層交往的形式上是一個創舉。 2014年,北京中南海瀛臺,映著皎潔的月光,習近平向奧巴馬介紹起瀛臺的歷史。在這里,清朝的康熙皇帝曾經研究制定平定內亂、收復臺灣的國家方略,光緒皇帝曾在百日維新失敗后被慈禧太后囚禁在此。習近平向奧巴馬表示,了解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對理解中國人民今天的理想和前進道路很重要。奧巴馬則有所感慨地回應:“我們今晚的交談非常深入,進一步加深了我對中國的情況以及中國政府和領導人執政理念的了解。我更加理解中國人民為何珍惜國家統一和穩定。”雙方進行了近3個小時的交流,直到夜里23時多才揮手告別。 而在2015年,兩國領導人在月朗風清的夜晚,沿著白宮前的賓夕法尼亞大街走向布萊爾國賓館,在長達3個小時的會晤中,就治國理政、中美關系等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兩位元首之間的互動只是兩國親密交流的一部分。更多形式的交流正發生在各個層面、各種領域。 比如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從2009年7月開啟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之后的每一年,這一對話都會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輪流舉辦。談雙邊貿易和投資,談保護知識產權,談網絡安全,談氣候變化,不論哪一次,中國的副總理級別官員和美國國務卿都會到場,兩國參加對話與磋商的部級官員都不下數十位。 還有像在軍事領域,中美雙方的將領在香格里拉論壇多次進行溝通對話,2014年以來,中國兩次參加由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系列軍事演習;在經貿領域,中美企業家通過峰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尋找合作契機,推進合作;在地方合作領域,中美之間的省州合作、友好城市互訪在持續進行;在人文交流領域,“中美旅游年”的開啟、青年創客的才華比拼、兩國人民的互訪交流,帶來了增進認識的新契機。 有交流,才能了解;有了解,才能有可能變得親近。 |
相關閱讀:
- [ 06-07]新華社評論員:朝著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奮力前行
- [ 06-07]共研中美合作 2016中美大學智庫論壇在京舉辦
- [ 06-07]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建設3年來這些細節點亮中美關系
- [ 06-07]中美經濟對話:“老”議題會否有“新”突破
- [ 06-06]習近平在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聯合開幕式上的講話
- [ 06-06]中美舉行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交易對口磋商
- [ 06-06]楊潔篪與美國國務卿克里共同出席中美綠色合作伙伴計劃簽字儀式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