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藩籬:創新不再是小眾活動 迎風起航,更需揚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務之急是要健全激勵機制、完善政策環境,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激發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面對“由誰來創新”“動力哪里來”“成果如何用”三個基本問題,舉措頻出。 2015年9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出臺,針對科技創新和驅動發展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對癥下藥,提出了10個方面32項改革舉措和143項政策點。這距離科技體制改革進入全面展開階段的標志性文件《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的發布,已整整30年。 此后,新修訂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開始實施,《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發布……陸續出臺的新規新政對一些具體問題進一步解決。優化科研經費配置、完善科技計劃管理、下放科技成果處置權、推進科研去行政化……制度藩籬漸次拆除,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在剛剛結束的“科技三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科學研究特點和科研專家職權的表述,更是道出了科技人員的心聲。 ——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不要以出成果的名義干涉科學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約束科學家的研究活動。 ——要讓領銜科技專家有職有權,有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更大的資源調動權,防止瞎指揮、亂指揮。要建立相應責任制和問責制度,切實解決不同程度存在的一哄而起、搞大拼盤等問題。 受鼓舞的不僅僅是科技人員,科技創新也不再是科技人員的小眾活動。當創新的種子埋進大眾心田,一絲陽光、一滴雨露便可讓智慧生根發芽。 2015年,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增長到55.3%;全社會研發支出超過1.4萬億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都是2010年的3.3倍。數字的巨變反映的是創新的活力,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使我國創新能力世界排名升至第18位。 曾經,我們引領風騷千年;曾經,我們落后挨打百年。今天,我們在與世界先進國家的跟跑中,一步一步邁出他們的巨大身影,以創新的自信向“并行者”“領跑者”轉變。 |
相關閱讀:
- [ 06-08]科技創新給“中國制造”增加信心
- [ 06-07]閩西數字化文化旅游綜合服務項目通過科技部驗收
- [ 06-07]習近平細解科技創新“三昧”
- [ 06-07]美媒稱美國調查華為出口問題:欲更多限制科技公司
- [ 06-07]省科技廳開展“愛心媽媽”志愿服務活動
- [ 06-07]海外熱議科技三會釋重要信號 中國吹響科技強國號角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