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6月8日電 題:外國人買不起房,為啥全成了華人的錯? 最近幾年,關于華僑華人在海外買房的新聞,似乎從來就沒有“降過溫”↓↓↓ 而在華僑華人眾多的加拿大,這一問題變得更加突出。 僅在今年前5個月,加拿大本地居民與華僑華人之間,就已幾度上演購房“紛爭”;當地居民認為是華人的“爆買”炒高了房價,導致當地人買不起房。尤其是在“華裔學生斥資3000萬加元購買豪宅,創今年溫哥華成交紀錄”的消息爆出后,這種呼聲達到了新高。 甚至,在當地還召開了一次市民會議,聽取民眾對于房價飛漲的看法。 在這個計劃150人、實則700人到場,發言基本靠搶、講話基本靠嚷的會議上,大多數市民的觀點是這樣的: 幾年前看上一所房子,價值70萬加元;現在想買,才發現已經160萬了!這要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買得起?” “房屋外面、地產經紀人插的牌子是中文的,監督施工的是中國面孔,房子蓋好了搬進來的也是中國人。一輩子沒見過這樣的事?!?/p> 少數人的表達比較委婉: 從爺爺那時起,一家人就一直住在溫哥華。不想用大帽子壓人,我只想繼續住在這里,但現在的房價讓我買不起房。” 難道真的像他們所說,當地高企的房價全是拜華人所賜嗎? 有人太“任性” 的確,在傳統觀念的驅使下,華僑華人對房子的看重程度,要比一些西方人更深。我們也必須承認,在一些國家,豪宅和獨立屋價格的上漲,與華人購房者不無關系。 但是,豪宅原本就是小眾市場,并不會對普通居民的購房選擇帶來什么影響。 比如上文提到的,在會議中發言的其中一位居民,她的本職工作是護士,而且還是剛剛入行的新人,年薪一般不超過4萬加元。而她的目標卻是位于豪宅區的,價值百萬以上的獨立屋。 明明有價值幾十萬加元的、適合年輕人的公寓可供選擇,為何要以高檔獨立屋為為目標?要知道,從2010年至今,大溫哥華地區工薪階層最能負擔得起的房屋類型,公寓和聯排城市屋,其價格并未出現大幅增長,一直處在平穩狀態。 這就好比一個在北上廣打工的職場新人,拿著3千元的月收入,卻整天發愁買不起300萬的新房,請問,這難道不是有點任性了嗎? |
相關閱讀:
- [ 04-01]《全球房產投資白皮書》:海外買房更需“因地制宜”
- [ 01-05]華人在海外買房增多 中國風水學在歐美持續升溫
- [ 10-09]數十萬中國人黃金周赴海外買房 英國成為新目標
- [ 09-30]媒體曝海外“買房移民”有風險 不為所知的變數多
- [ 05-28]澳大利亞分析師來廈門傳經:按老外思維海外買房
- [ 05-23]國人海外買房優劣總結:美國房租收入卻低于北京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