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12日消息(記者 王宗英)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曾經大熱的美劇《紙牌屋》一度吊足了觀眾的胃口,人們叫它政治驚悚劇、白宮宮斗劇,覺得它腹黑、陰冷,但是依然欲罷不能。人們總說“藝術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政客們現實生活中的權力斗爭或許遠比電視劇精彩得多。
比如眼下,隨著美國大選的日趨臨近,由希拉里和特朗普領銜的這幕大戲就又上演了新的橋段——有獨立媒體披露,美國科技巨頭谷歌涉嫌操縱搜索結果,故意屏蔽不利的負面消息,以支持希拉里問鼎白宮。美國科技巨頭在大選中選邊站隊是否是默認的“潛規則”?他們又是如何在大選中推波助瀾的?
早在2015年8月,美國行為研究與技術學會的高級研究心理學家Robert Epstein就指出,谷歌實際上已經具備了操縱2016年總統大選的能力。這一切的關鍵就在于谷歌能夠控制搜索排名。簡單說來,它能夠決定某條新聞的搜索排名,進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網民的選擇。
科技公司真能左右大選結果?在當時來看,這一研究結果聳人聽聞,但隨著大選臨近,人們對科技公司的角色又有了新的認識。
鳳凰衛視記者葉曜民指出,主要的互聯網搜索引擎都有自動聯想詞的功能,一般是網民搜索最多的關鍵詞。網上獨立媒體sourcefeed發現,如果想用谷歌查詢Hilary crime(希拉里罪名),當輸入到cri時,谷歌給出的三個自動聯想詞是刑事改革、危機、以及刑事法案1994,其中兩個都指向了希拉里1994年提出的一個刑事改革法案。但如果使用雅虎和微軟的“必應”,給出的自動聯想詞都是與希拉里罪名有關。翻查谷歌的搜索詞跟蹤系統,希拉里刑事改革的搜索結果太少,無法顯示歷史趨勢,證明這是一個冷門詞。相反,如果輸入“希拉里罪名”。歷史趨勢圖顯示,網民關注度自2015年以來急劇飆升,與“電郵門”愈演愈烈的情況吻合。
谷歌對偏向希拉里的指控進行了否認。谷歌在聲明中表示:“谷歌的自動填充功能并未偏向任何候選人。與之相悖的指控完全誤解了該功能的工作模式。” 葉曜民介紹稱,谷歌公關部門回應說自動聯想詞是基于多種因素生成的,其中包括關鍵詞熱門程度。谷歌系統會定期優化,聯想詞也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另外,系統會自動屏蔽一些冒犯性的、不合時宜的內容。
盡管谷歌予以了否認,但美國時事觀察員杜劍鋒透露,谷歌此次風波并非個例,類似的事情在社交媒體巨頭“臉書”也有發生。
杜劍鋒說:“與這件事情相關的是不久之前,美國最有影響的社交媒體‘臉書’的一個員工離職后向媒體透露,‘臉書’的內部在向用戶推送新聞的時候故意地把一些對保守派、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有利的新聞過濾掉,當時這件事情也引發了很大的風波。雖然當時‘臉書’也站出來表示否認,但是他們隨后也進行了相應的整改,表示要盡量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
杜劍鋒表示,事實上,美國絕大部分主流媒體在政治意識形態上都傾向于民主黨,同時受到這些主流媒體的影響,美國的科技企業、一些新媒體在意識形態的站隊上也是更多傾向于民主黨、傾向于希拉里。因此,對于此次谷歌風波,選民盡管憤慨,但也并不覺得奇怪。
杜劍鋒分析指出,在過去幾十年中,美國高等教育、大學校園里,絕大多數的教授他們在意識形態上都是傾向民主黨、敵視共和黨,這樣的話從大學校園走出來的這些社會精英,包括硅谷的科技企業的員工們,他們很多也自然而然就傾向于民主黨,在加州,所謂的這種大選中的“深藍州”(注:民主黨的代表色),這些員工在總統大選期間,從個人捐款上,也都能看出來他們絕大部分會去支持民主黨,所以像谷歌偏向希拉里這種新聞暴露出來之后,絕大多數美國人都覺得并不奇怪。
與大選初期的混戰局面不同,目前,美國大選的形勢正漸趨明朗。希拉里已經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所需票數。如無意外,美國總統大選將在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和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之間展開角逐。
希拉里與特朗普的對決被稱作是美國大選歷史上“最不受待見者”的對決。目前來看,希拉里在民調上有一定優勢,但優勢并不明顯。未來的選情將會如何發展,中國之聲也將繼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