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英雄主義氣息 任仲倫 電視連續劇 《彭德懷元帥》 正在央視熱播。熱播的標志:一是它贏得了廣泛的關注與好評;二是它開播后即達到全國黃金檔期電視劇收視率第一。這對一部表現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來說,是難能可貴的。我們經常講:如果沒有天才的天分,就應該有工匠的匠心。這種匠心,對于創作來說,就是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彭德懷元帥》 歷經三年多的艱難創作,歷經一年多的艱難拍攝,應該說,它的成功不是隨手偶得,而是傾心之作。 大約在2014年深秋,聽說著名軍旅作家馬繼紅正在創作 《彭德懷元帥》 劇本,我與上影同事就連夜趕到北京,連夜與編劇見面,連夜研究劇本,連夜確定創作合作。我們之所以敏捷地抓住這個重要的創作項目,主要是敏感于它所蘊含的思想和歷史價值。同時,這份敏感也是出于一種文化自覺,就是對于創造歷史功勛英雄的真誠敬意。彭德懷元帥是一位以其偉大功勛而深刻影響著中國革命歷史的偉大人物,塑造好這樣的形象,既是藝術創作的使命,也是藝術家的創作理想;同時,彭德懷元帥又以其鮮明個性和坎坷命運,成為具有民間基礎的傳奇人物。對于電視劇創作來說,形象的民間基礎和民意興趣,有時是難得的成功機遇。所以,如何表現好彭德懷元帥形象,無疑具有極大的挑戰性。有時創作的難度,往往蘊藏著藝術可能達到的高度。 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成功的創作,除了對題材敏感和行動敏捷外,更加需要創作思想的敏銳,即能夠真實“再現”人物與故事,更要能夠深刻“表現”蘊含在人物與故事背后的思想與精神。2005年創作電視劇 《亮劍》 時,我們的創作定位是鮮明的,既注重人物的個性化塑造,還原李云龍等人物的英雄“本色”,有缺點也能是英雄;同時,更要表現好“亮劍精神”,通過人物體現出抵御外辱的民族血性。電視劇 《亮劍》 后來重播3000多次,成為重播最多的電視劇,原因是它塑造的血性人物與亮劍精神獲得了民眾的認同。這次電視劇 《彭德懷元帥》 的創作,我們與馬繼紅等編劇有過多次討論,充分認識到:今天的時代正在提供了創作所需要的歷史坦誠,讓藝術家有可能以藝術的坦然,去表現好一個坦坦蕩蕩的偉人形象。彭德懷元帥是集苦難與輝煌于一身,也是集信仰與性格于一生的偉大形象,這應該是該劇創作的思想核心。電視劇 《彭德懷元帥》 的主創者以各自的藝術成就很好體現了思想價值。 在創作思維上,電視劇 《彭德懷元帥》 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與英雄主義的融合。該劇創作主線是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聚焦重點是彭德懷元帥的功勛和命運。歷史成為背景,人物成為特寫,兩種視線的交錯交融,充沛地表現了這位偉人成長的歷史影響和個人命運。“時勢造英雄”,這是歷史的邏輯,也是該劇創作的邏輯。從井岡山斗爭到南昌起義;從百團大戰到保衛延安;從抗美援朝到新中國建設,彭德懷的形象總是在遼闊的歷史事件中展開,他的性格總是在重大的矛盾沖突中體現,從而辯證敘述了歷史與人物之間的雙向影響。關于朝鮮戰場的情節設計是飽滿的,使得彭德懷形象塑造顯得最為充沛。彭德懷抗擊美軍的智慧和膽略,對38軍失誤的拍案而起到題寫“38軍萬歲”,以及面對毛岸英犧牲的苦痛,其人其性其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歷史人物總是離不開歷史風云,讓其脫離歷史事件,而滿足于去表現其私人際遇與情感,就會使其失去應有歷史分量。 在人物塑造上,電視劇 《彭德懷元帥》 表現出一種性格化,也表現出一種悲劇美感。彭德懷的性格是鮮明的,追求真理的執著甚至執傲,以及憂國憂民的悲憤,甚至嫉惡如仇。彭德懷的命運有一種悲劇感。這種悲劇感,既有中國革命艱難曲折的折射,也有其性格特點的某種緣因。該劇的導演和演員出色地把握了其中的因果關系,使得人物塑造飽滿有力。但是,美學上的悲劇感,不是悲慘的同義詞,它常常是悲壯的象征。劇中的彭德懷命運充滿艱難,浮沉充滿艱辛。但滄海橫流,無論是“橫刀立馬”,還是“忍辱負重”,彭德懷都在磨礪中跌宕起伏,最終不失勇往直前,不失英雄本色,始終表現堅定的信仰,最終贏得了歷史的敬重。雖有悲劇之痛,但也有悲壯之美。 記得羅曼羅蘭曾經說過:“我們沉浸在小智小慧中已經很久了,需要打開窗戶,呼吸一下英雄的氣息。”于是,他創作了大氣澎湃的 《貝多芬傳》。在今天輕俏嬉笑之作日益彌散的創作格局中,呼吸一下電視劇 《彭德懷元帥》 體現的英雄氣息與民族氣概,也許是更加彌足珍貴。 (作者為電視劇 《彭德懷元帥》 出品人) |
相關閱讀:
- [ 06-03]湯非新歌《大英雄》引討論 致敬彭德懷元帥
- [ 05-25]《彭德懷元帥》央視開播 楊璨地獻熒屏初戀
- [ 04-20]58年炮擊金門 彭德懷戰事中發揮了什么作用
- [ 07-31]開國十大元帥彭德懷最后入黨 關帝廟里“定終身”
- [ 12-09]彭德懷曾化名“石穿” 用以自勉刻苦讀書練武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