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三五”發展規劃》 當前,我國正在深入推進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未來五年,承擔著支持基礎研究和前沿探索、培養人才和團隊、推動學科交叉等重要職責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如何布局才能為培育源頭創新能力提供戰略支撐呢? 6月14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高文和副秘書長韓宇介紹了《規劃》的有關情況,并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瞄準“三個并行” 為了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支撐,奠定創新型國家的科學基礎,《規劃》提出,“十三五”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科學基金要助推我國基礎研究實現與科技發達國家“三個并行”。 何為“三個并行”?《規劃》明確指出:2020年達到“總量并行”,即學術產出和資源投入的總體量與科技發達國家相當,學科體系更加健全,奠定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科學基礎;2030年達到“貢獻并行”,即力爭中國科學家為世界科學發展做出可與諸科技強國相媲美的眾多里程碑式貢獻,形成若干引領全球學術發展的中國學派,助推我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達到“源頭并行”,即對世界科學發展有重大原創貢獻,有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源頭創新工作,為我國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提供源頭支撐。 “‘三個并行’是對我國基礎研究數量和質量水平提升的整體描述。在國家創新能力發展的不同階段,各項‘并行’的實現程度有所不同,是一個積疊、漸進的循序發展過程。”高文解釋說。以“總量并行”為例,《規劃》確定的實現參考指標為:經費投入方面,基礎研究經費占研發投入比例顯著提高,國際合作交流經費達到與合作對象大范圍等同體量;論文總量方面,進一步縮小與美國差距;論文影響力方面,論文總被引用次數居全球第二,高被引科學家占全球10%,篇均被引用次數接近世界均值。 高文認為,“三個并行”與國家創新型驅動發展“三步走”戰略目標相呼應,“經過努力完全可以實現”。 重點資助118個優先發展領域 在學科均衡布局的基礎上,規劃遴選了118個優先發展領域和16個綜合交叉領域加強研究部署,鼓勵科學家結合科學前沿和國家需求探索創新。 記者注意到,118個優先發展領域包括暗物質尋找和宇宙線探測、重要性狀的遺傳規律解析、地球環境演化與生命過程、光電子器件與集成技術等,分屬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8個科學部。 “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促進主要學科在重要方向取得突破性成果;同時,鼓勵探索和綜合運用新概念、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解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科學問題。”談到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的原則,韓宇概括道。 對于新型功能材料與器件、從衰老機制到老年醫學的轉化醫學研究等跨科學部優先發展領域,《規劃》則以促進基礎科學取得重大進展和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出發點,為制定重大項目和重大研究計劃指南以及重點領域戰略部署提供指導。 “可以肯定的是,各科學部優先發展領域將成為未來五年重點項目和重點項目群立項的主要來源。”韓宇指出。 18項具體措施保障規劃實施 “十三五”期間,來自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各領域對源頭創新的巨大需求將集中釋放,迫切需要基礎研究發揮戰略引擎的作用。在這種形勢下,高文認為,科學基金更應超前部署,并確保各項任務與目標能夠順利實施、實現。 《規劃》從保障投入增長、加強戰略管理、建設法治基金、強化經費管理、完善資助管理、強化信息支撐、加強組織建設、優化學術生態8個方面,提出了18項具體保障措施。例如,在經費管理方面,遵循基礎研究規律,構建職責清晰、科學規范、公開透明的管理新機制;在資助管理方面,完善評審質量控制機制,促進評審業務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在優化學術生態方面,強調維護科研誠信,完善教育、制度、監督和懲戒并重的科學基金體系…… 高文坦言,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大約200人的工作團隊,要想管理好248億元人民幣的項目經費,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此,動員科技界共同支持基礎研究發展,促進社會理解科學基金工作,為規劃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就顯得尤為重要。 “《規劃》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三五’發展的重要指南,我們必須明晰責任、合理分工、把控過程、強化監測評估,確保規劃各項任務能夠落實到位并取得預期成效。”高文一再強調。 |
相關閱讀:
- [ 06-15]華聯股份擬5.94億轉讓兩購物中心予中信基金
- [ 06-14]3家新基金公司年內亮相 尚有30家“排隊”候批
- [ 06-14]世聯行發行基金 受讓家圓貸款債權1700萬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