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參會的院士們合影留念。 孫睿 攝 中新網西寧6月19日電 (孫睿)19日,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科技支撐院士專家咨詢會在青海省西寧召開,來自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的幾十名院士齊聚青海西寧,為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問診把脈”,多個院士紛紛建議:對于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建設要保護優先,才能永續利用。 三江源國家公園,包括長江源(可可西里)、黃河源、瀾滄江源3個園區在內的“一園三區”,園區總面積為12.31萬平方公里。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羅鵬在會上介紹了國外國家公園的建設模式,他說:“國外的國家公園建設是集中管理模式,而中國則是傳統權屬和現行法定權屬不匹配,收益權主體不明確,(利益分配產生的博弈),投資主體和收益主體分離。但是還是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中國國家公園的建立基于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創新機制。國家公園強調保護第一,但資源的綠色合理利用是可持續保護的重要機制,在嚴格保護與綠色合理利用之間有公認的‘75%原則’,在保護優先的原則下(75%原則),資源可持續利用是建立長效保護機制的有效策略和前提,是國外的一條重要成功經驗。為此,中國國家公園針對重要生態功能區建立創新保護管理模式,需要強調通過生態產業的發展實現綠色發展,實現生態富民。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光謙說,以黃河流域為例,青海產了黃河將近一半的水資源,這就是青海的權利,但是國家用百分之五,那剩下的怎么辦呢,那就是青海的權益,下游來用黃河水的時候,就應該來買這個水權。“你想用就得來買,這就是權益轉讓。” 對于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來說,意義也是非常大的。“生態保護基金是國家公益性質的,感覺那是國家的省份,比如寧夏用40億立方黃河的水,內蒙古用了68億立方黃河的水,但是他們卻和青海沒有關系,生態補償我也不給你。但是如果應用水權轉讓的模式,你用了從青海流出的黃河水,他們就與青海有關系了。至少他們增加了責任。”王光謙說。 “對于水源地,位于黃河源頭的扎陵湖-鄂陵湖,應該重點加強其生態保護。”中國工程學院院士吳天一說。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所長趙新全在對“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科技支撐的設想”上提出,三江源國家公園缺乏國家公園建設的整體性和系統性的長效解決方案,所以一定要按照保護優先永續利用的原則,來發揮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完) |
相關閱讀:
- [ 06-19]福建南方制藥與匈牙利一科技公司成功簽約
- [ 06-19]科技點亮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 多款VR設備亮相
- [ 06-19]泉州創新成效亮相“6·18” “科技之舟”亮眼
- [ 06-19]臺灣警方用大數據等最新科技打擊販毒詐騙犯罪
- [ 06-19]"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 解碼"新閩商"|多款VR設備亮相6·18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