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22日電(邱宇) 在迅速發展的保健品行業中,老年人成為消費的主力軍。中國保健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保健品的年銷售額約2000億元,其中老年人消費占了50%以上。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報告,約七成消費者對國內保健食品市場不太滿意。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調查發現,不少保健品公司打親情牌,用虛假、夸大的營銷方式忽悠老人購買產品,而當老人發現問題時,又陷入維權困境。 【事件】 大學退休教師夫婦花50萬買保健品 劉女士的母親今年78歲,與老伴都是大學退休教師,兩人每月共領1.5萬元的退休金,但他們把全部積蓄都買了保健品,“8年里,兩位老人花在買保健品上的錢至少有50萬,甚至偷偷跟老同事借錢買”。 “父母為省錢買保健品,在外吃飯時兩人只吃一份飯。但現在飯后一定要喝100毫升口服液,簡直當湯來喝”,劉女士說,“不過,父親越來越瘦,醫生曾多次提出他營養不良。” “母親腿關節不好,堅持不肯去醫院。卻在一家保健品公司消費了至少十幾萬,稱可以包養老和免費吃保健品”,她質疑稱,保健品公司連合同都沒開具,更沒提具體怎么給老人養老。劉女士對此有些無奈。 至于母親沉迷買保健品的原因,劉女士表示,保健品業務員天天上門推銷,給她“洗了腦”。 【揭秘】 推銷員打“親情牌”跪地營銷 老人為何容易被保健品推銷員忽悠呢?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品市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大宏對記者說,老年人渴望被關懷、懼怕孤獨,但很多老人的子女不在其身邊,沒有足夠的時間照顧他們。一些非法營銷人員利用了老人心理上的空缺,通過精神慰藉等手段引誘他們購買產品。 據媒體近期報道,廣東一位老人4年花20萬買保健品,稱“因為寂寞,又有錢,希望有人多陪陪自己”。 有保健品推銷員透露,通過家訪可以從老人那里獲得核心信息,包括老人的經濟條件、身體狀況、家里誰做主等。 劉女士說,老兩口平時是母親做主。不同保健品營銷公司的十幾名推銷員頻繁家訪,有時送些便宜的面粉和水果。母親膝蓋不好,一名女業務員甚至跪在地上給老人涂精油、做按摩,讓母親很受感動。 記者了解到,“親情攻勢”是一些保健品推銷員常用的手段,許多推銷員甚至一上門就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會幫老人做家務、陪聊。 |
相關閱讀:
- [ 06-21]平潭首家保健品研發企業入駐臺灣創業園
- [ 06-21]保健品年銷2000億 七成消費者"不太滿意"保健食品
- [ 06-21]老人聽講座頻繁購買保健品 女兒跟去被擋在門外
- [ 06-21]八旬老人花十幾萬買保健品 只相信“專家配方”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