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站長”反復向記者強調,他是在做“好事”。記者王鵬 攝 原標題 地下代孕:試管嬰兒40萬起步 自然懷孕30多萬交小孩 41歲的梁棟(化名)最近很糾結,自二孩政策放開后,他和妻子就有了再生一個孩子的想法。可與他同齡的妻子有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醫生建議謹慎受孕。 梁棟四處打聽,結果發現這世上竟然還有幫人生孩子的服務,而且市場需求還很旺盛,已經形成了包括中介、代孕媽媽和醫療機構在內的一條地下產業鏈。他動心了。 記者經過近一個月的調查發現,隨著二孩政策放開,像梁棟這樣為生二孩而煩惱的人不在少數,地下代孕產業開始暗潮涌動。在這條地下產業鏈上,代孕中介、代孕女和醫療機構,為著各自利益,在法律和倫理的邊緣,一出出充滿期待卻又結果未卜的交易正在上演。 生個二孩的賭注 梁棟說,這是他這輩子下的最大的一個賭注。上個月,他跟妻子辦理了財產轉移手續,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為了找個代孕媽媽生孩子,避免日后變故引起糾紛。 41歲的梁棟是一家房地產企業的管理層,膝下有個9歲的女兒。一直以來,夫妻二人都想再要個孩子。如今政策有了,可醫生的建議讓他不能接受。 梁棟知道,妻子已過生育年齡,身體也不好,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等慢性疾病,確實不適宜再懷孕生產。 夫妻兩個都希望給女兒生個弟弟或妹妹,能讓女兒更快樂、更有責任感。梁棟說:“我們小時候都有兄弟姐妹,可現在的家庭,多數都只有一個孩子,孤單、自我,如果再有個弟弟或妹妹,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梁棟開始打電話,找熟人、求偏方,結果讓他大開眼界的是:原來生個孩子并沒那么難,或試管嬰兒、或自然懷孕,只要肯出錢,就有中介和代孕媽媽幫你做好。 通過網絡,他終于找到了武漢的一家代孕公司,并成功物色了一位年紀28歲的代孕媽媽。 畢竟這是一次高風險的嘗試,夫妻二人擔心因此給家庭帶來麻煩,于是將所有財產都轉移到妻子名下。盡管如此,梁棟依然很糾結,他知道,這是一樁不受法律保護的交易。 正是因為有像梁棟這樣的需求者,地下代孕產業找到了生存的空間。據記者了解,我市目前婦兒醫院和113醫院都具備做試管嬰兒的技術,只要條件符合,到計生部門開具一個二胎生育證明就可進行。 這看起來很簡單,但部分家庭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去正規醫院,只能尋找地下代孕中介。比如夫妻有一方沒有生育能力;夫妻年齡偏大,自己生產存在風險;夫妻雙方曾經患過疾病,擔心自己的精子卵子質量下降,不能生出健康的寶寶等。 一旦有上述問題的夫妻生子愿望強烈,就將成為地下代孕中介的潛在客戶。 代孕中介的自白 “王站長”,是活躍在寧波的代孕中介。40多歲的他自稱寧海人,長期在廣州和江浙一帶來回跑,講話時夾雜著廣東口音。他說自己曾在寧波一家醫院工作過,2005年看中代孕的市場需求后辭職下海,和妻子一道專職做起了代孕中介。 6月17日,南塘老街一家咖啡店,當一位留著短發、身材中等的男子出現時,記者一眼就認出了他。 幾個星期前,根據知情人提供的線索,記者和這位自稱代孕圈內的元老級人物取得了聯系,并在蘇杭代孕網站上記住了他的相貌,那里留有他本人的照片。 “王站長”承認,這個行業并不被法律所允許,前幾年浙江就查得很嚴,隨后國家又開始整治地下代孕產業鏈,不過對象主要是公立醫院和醫生,個人診所波及的并不多。至于像他這樣的中介,即使被抓到,也只能當作“黃牛”處理,頂多拘留十天半個月。 雖然處罰不重,震懾力還是很強。“很多同行有的去了廣州,有的則轉行,只有我堅持了下來,逐漸成為長三角地區最大的中介,甚至在全國都排得上名。”據“王站長”講,廣東那邊有他們固定的醫院和醫生,妻子在那里負責打理,而他則在這邊聯系客戶,形成了中介、醫院和生產一條龍服務。 記者通過多個代孕QQ群驗證“王站長”的說法。發現不少群友都知道“蘇杭代孕網”有個王站長,有的還稱跟他很熟,是其客戶。而有的年輕女子則稱已經跟他簽約,是“待價而沽”的代孕媽媽。 但據另一名此前做過代孕中介、現已轉行做紅酒生意的業內人士稱,由于國家嚴禁醫療機構實施代孕技術,“王站長”所說的固定醫院,實際上是條件簡陋的黑診所、黑醫院,中介只是為他們拉客戶拿提成。 “王站長”反復強調,他是在做“好事”,他的目的就是要給不孕不育家庭帶去孩子。現在來找他咨詢的明顯增多,簽約客戶也比以前增加了大約20%。他提醒記者,如果想再要一個,最好早點下手,畢竟都這把年紀的人了,等不起。至于代孕的方式,他們有各種套餐可供選擇。 |
相關閱讀:
- [ 06-20]夫妻通過非法代孕生下龍鳳胎 監護權問題成爭議
- [ 06-19]全國首例代孕監護權案引關注 神秘產業鏈浮出水面
- [ 06-18]上海:代孕糾紛案終審 無血緣關系“撫養母親”獲得孩子監護權
- [ 05-16]好事成雙:女子找朋友代孕后發現自己也懷上寶寶
- [ 04-14]深圳地下代孕公司藏寫字樓 稱可"面試"捐卵女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