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潔員黃菊英的家,一間經過歲月洗禮的木式老屋
早上8時許,早早起床的黃菊英已經將各家桶內的垃圾清理干凈
(本文圖片均由中國江西網記者 孫娟攝)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孫娟報道:一座小城、一名平凡保潔員;一代歌后鄧麗君,一首《小城故事》,兩者“隔空”擦出了絢麗火花……
小城在樟樹,保潔員名叫黃菊英,經樓鎮前窯村玉山村小組村民,30多年來一直默默地打掃著自己的“環保夢想”;不經意間,夢想在鄧麗君的《小城故事》里找到,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黃菊英覺得,這就是她想要的。
而今,黃菊英覺得這一夢想向前邁了一大步:道路衛生整潔,房前屋后沒有垃圾,在綠樹的掩映下,秀美如畫。更讓她歡喜的是,她用30多年的平凡付出,換來了鄉鄰對環保的重視和垃圾入簍般的習慣。
前窯村村委會主任黃學如說:“這主要得益于市里大舉措搞的農村清潔工程。”村里的老人說:“玉山村保潔員黃菊英功不可沒!”
大桶內裝載滿滿的垃圾,日復一日……
一個老人的堅守:別人做早餐時她在清理每家每戶的垃圾
上世紀70年代的老房屋,80平米的一層老式住宅,她一住就是40多年,只是,以前還有老伴相陪,如今,里里外外,只有她一個人……
在樟樹市的一個小村莊,現年78歲的黃菊英做著玉山村的保潔工作,在她的影響下,村里的老百姓都養成了自覺將廢棄物扔到垃圾桶的習慣。
黃菊英的家,一間經過歲月洗禮的木式老屋,歲月斑斕的木板上刻畫的是年邁裂痕,這裂痕如同老人眼角那一條條深深的皺紋,向我們訴說著過去,更啟迪著未來……
6月21日清晨5點03分,整個天空已經敞亮開來,黃菊英起床去附近的田地走走鍛煉身體,一圈走下來,時針轉向數字“6”,同往常一樣,她披上桔紅色“戰袍”,提起掃帚,推著“專車”,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這個點,她的老鄰居都在準備早餐。
清掃殘枝落葉、果殼皮屑……黃菊英是村里唯一一位保潔員,每天清晨挨家挨戶上門收集垃圾,如此日復一日,堅持了700多天。
21日早晨,中國江西網記者跟著黃菊英在村莊里轉了一圈。前方的她,一抹桔紅色身影,推著板車,頭上早已布滿白絲,時不時拿起車上的掃帚在地上清掃,里里外外每個垃圾桶都要翻看一遍,偶見地上有小塊吃剩的黃瓜,她也亮睛地迅速撿起。整個村莊掃一遍下來,需要2個多小時。
當天上午9點,太陽早已曬得火熱,黃菊英閑暇之際一邊用帽子為自己扇風,一邊擦著額頭的汗,布滿老繭的古銅色雙手格外顯眼。
“每天在村子里來回打掃兩遍,習慣了,一點也不覺得累?!秉S菊英介紹,每天上午6點至9點,下午4點到5點都是她的工作時間。
她的認真感染著身邊的老老小小
一份執著的信念:要盡自己所能為村莊衛生出力
由于身體原因,78歲的黃菊英沒有生下任何兒女,一歲時就失去父親的她,自小就做了童養媳,身邊已無任何親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她本不應如此辛苦,但卻始終記得當初與老伴的那份堅持……
黃菊英的老伴王國興,是上世紀80年代前后原窯里大隊的支書,那年代他們夫妻倆是普通農民,也是環保志愿者?!靶r候啊,山上到處都是很粗的樹,在山上走著,隨處可以看到狍子、黃鼠狼、山雞等動物。”黃菊英回憶道,老伴經常和她分享小時候的故事,那時候的肖江河水面寬闊、河水清澈,里面生長著各種魚。
隨著生活垃圾的增多,村里的環境逐漸變差,河道邊滿是垃圾,河水也開始泛黃,黃菊英和老伴一起用牛車將這些污染物清理后拉了出來,“當時裝了兩麻袋,我記得很清楚?!秉S菊英說。
經歷過少時家鄉“青山綠水、飛斑走兔”美景的黃菊英,看到眼前的場景,既懷念又痛心,恰巧當時街頭巷尾都在流行鄧麗君的《小城故事》,她聽得很激動,“歌詞里有一句唱的特別好,‘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說的不就是村里之前的景色嘛?!?/p>
打那之后,黃菊英固定每個月去肖江河邊兩次,沿途撿拾丟棄在河邊的垃圾,每個來回有15公里左右。30多年下來,黃菊英的步行距離超過1萬公里,裝垃圾的塑料袋也用了近2萬個。她也從一個中年婦女變成了兩鬢斑白的老太太。
2014年5月,玉山村保潔理事會要招聘一名保潔員,大家看到黃菊英無兒無女條件差并且一直堅持做環境志愿者,都力薦她當保潔員。在村委會的再三邀請下,她答應了。在黃菊英看來,能為村里的衛生出份力,給大家一個好的環境,也是一種榮譽。
“別看我今年78歲,身體還很硬朗呢?!毖哉Z中,黃菊英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現在,黃菊英不僅養雞、種菜,還種起了花生、豆子等。
老人說:只要能做得動,她會一直堅持
一種美好的傳承:小孩養成自覺扔垃圾入桶的習慣
作為推薦黃菊英為保潔員的干部之一,前窯村村委會主任黃學如覺得自己做了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村里的人都對她贊不絕口?!秉S學如說,村里對保潔員的要求是一天至少打掃一次,但是她每天都要三次,剛開始工作量大,比較辛苦,現在都步上了正軌。
“在她的感染下,村民們都養成了很好的衛生習慣。”黃學如說,自己兩歲多的孫子看著奶奶辛苦,也知道要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在全鎮的衛生評比中,玉山村的成績也一直位于前列。
兩年來,黃菊英沒有節假日、雙休日,共拖垃圾7千多趟,清理近5噸生活垃圾。作為黃菊英的老鄰居,說到這位“姐姐”工作的認真勁,黃梅英和楊連香都豎起了大拇指。
“以前村里的垃圾很多,狗叼的、風吹的,到處都是?!秉S梅英說,經過統一清理后,整個村莊煥然一新,而黃菊英則是最大的功臣。
“每次上面有人來村莊檢查,我們的環境評比分數都很高。”楊連香說,這樣大家都很開心,玉山村也連續多次被評為“清潔工程示范村組”。
黃菊英老人始終相信: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美好
一次無聲的感染:近2000人加入保潔志愿協會
看著玉山村變化,村里的老人都覺得主要是因為有一位得力的保潔員。但在黃菊英看來,卻是因為市里統一搞得農村清潔工程,讓她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
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與全市經濟發展、產業升級、民生幸福協調共進,樟樹在全市范圍啟動循環經濟示范區創建,全面打響工業污染整治、農村垃圾處理、草溪河污染整治、生豬養殖污染整治四大環保攻堅戰。
“沒有配垃圾清運板車,扣3分;沒有配鐵鏟、掃把、工作服等扣1分。”翻閱一份份通報,凝視村莊墻上醒目的流程圖,感受干凈整潔的新農村,不爭的事實告訴人們:當地聚精會神推進的鄉村清潔工程,已給農村百姓帶來福祉。
誠然,這份“亮劍”工程也取得了著實成效。如今的樟樹,自家房前屋后自己負責,保潔員則打掃公共區域,收集各家的垃圾放進村口的大垃圾桶中。每個月,鎮里還會派專人到各個村莊檢查,雙月一督查一排名,衛生不達標的的必須整改。
“雖然我對這些評比不懂,但我知道現在我們的生活更舒適了,家家戶戶都過得十分和睦?!秉S菊英的笑聲更加爽朗起來……
采訪的最后,記者獲知了一個好消息。2013年,黃菊英帶頭在經樓鎮成立了“綠色保潔志愿者協會”,每月定期搞兩次撿拾垃圾活動。隨著自己的工作和努力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志愿保護環境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目前,該協會已經有成員1914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