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伊斯蘭國”的戰爭還要多久
2016-06-25 16:10:25??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打擊“伊斯蘭國”將是持久戰 盡管“伊斯蘭國”控制區遭到各方圍攻,處境不妙,但客觀地講,“伊斯蘭國”武裝仍然具有相當大的戰斗力,這場戰爭依然難打。即使伊拉克和敘利亞政府軍收復被“伊斯蘭國”控制的伊敘兩國的大中城市,從而瓦解“哈里發國”,未來打擊“伊斯蘭國”的戰爭仍將持續很長時間。 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伊斯蘭國”武裝逐步占領了敘利亞東北部大片領土,2014年6月10日占領了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并相繼奪取伊拉克北部和西部大片領土,于同年6月29日宣布在橫跨伊拉克和敘利亞邊境的廣大區域建立一個“哈里發國”。 對“伊斯蘭國”來說,其長期戰略目標就是通過發動所謂“圣戰”在中東地區和部分歐洲國家的廣大區域內建立伊斯蘭帝國,從而挑戰一戰以來中東地區形成的政治版圖和秩序,對中東地區乃至世界和平與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伊斯蘭國”的這個戰略及其所采取的行動為國際社會所反對,決定了它注定要走向衰亡。 以“伊斯蘭國”宣布建國為標志,中東地區伊斯蘭遜尼派極端勢力達到前所未有的猖獗。為了應對“伊斯蘭國”的重大威脅,兩年來國際社會已采取多項措施。 從2014年8月和9月開始,美軍對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展開空襲,同年9月1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打擊“伊斯蘭國”的戰略,隨后組成包括54個國家的反對“伊斯蘭國”國際聯盟。俄羅斯于2015年9月開始向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目標展開空襲。 伴隨著敘利亞和伊拉克兩國軍隊以及美國領導的國際聯軍和俄羅斯空軍的持續打擊,“伊斯蘭國”加快分散其武裝人員,重點是向以利比亞為中心的北非地區和以阿富汗為中心的中亞地區轉移。“伊斯蘭國”公開叫囂,要在中亞開辟“第二戰場”,并采取行動。此后,以“伊斯蘭國”為代表的中東伊斯蘭極端勢力成為繼阿富汗塔利班后中亞新的現實安全威脅。2015年,“伊斯蘭國”宣布建立“呼羅珊省”,領土包括阿富汗全境、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區、印度和伊朗部分地區。目前,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邊遠地區的“伊斯蘭國”成員大約有上萬人。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約翰·布倫南6月16日在國會一場聽證會上說,“伊斯蘭國”在世界各地仍然分布數萬名戰斗人員,比“基地”組織鼎盛時期還多,盡管其戰斗人員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從1.9萬至2.5萬人減少到1.8萬至2.2萬人,但在利比亞卻不斷增加,目前大約有5000至8000名戰斗人員。 他認為,盡管在戰場上和金融領域對“伊斯蘭國”的打擊取得進展,但并沒有削弱該組織在全球實施恐怖襲擊的能力,它正在訓練并企圖部署行動人員以發動更多襲擊。他說,美國對“伊斯蘭國”的策略是削弱并最終擊敗該組織。 歐盟刑警組織今年2月公布的數字顯示,目前在歐洲大約有3000至5000名“圣戰”分子,這些人中相當一部分是從歐洲前往敘利亞和伊拉克參加“圣戰”,在戰場上得到了實戰訓練,然后返回歐洲,其中一些人直接接受了回國后執行的“特殊任務”,另外一些人則在“圣戰”精神鼓舞下將自主采取行動。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月發表關于“伊斯蘭國”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的威脅的報告認為,“伊斯蘭國”除了繼續以其野蠻的殘暴行徑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存在外,還力圖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擴張,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截至2015年12月中旬,世界各地有34個團體宣誓對“伊斯蘭國”效忠。 目前,“伊斯蘭國”已取代“基地”組織成為國際恐怖主義的核心和大規模恐怖襲擊的主要實施者,以及極端意識形態的傳播者和世界各地極端組織的效忠對象。“伊斯蘭國”強調打擊“遠敵”(西方)和“近敵”(世俗的阿拉伯政權及其支持者)并重,同時強調對任何反對者采取“進攻性圣戰”。可以說,根除“伊斯蘭國”已成為全球性難題。而最終取得針對“伊斯蘭國”戰爭的勝利,除了要看美國如何調整反恐策略和地區政策,以及美國與俄羅斯加強協調,還要考慮地區沖突其他各方的關切。(拱振喜作者單位: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 |
相關閱讀:
- [ 06-24]是否給“伊斯蘭國”主要據點斷網 美軍舉棋不定
- [ 06-24]是否該給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斷網 美軍舉棋不定
- [ 06-23]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發恐襲威脅 美國誓保韓國
- [ 06-23]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發恐襲威脅 美國誓保韓國
- [ 06-20]“伊斯蘭國”煽動 韓國美軍基地成恐襲對象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