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國”作為一個極端組織在短期內將很難被消滅,即便在敘伊兩國的核心區將其削弱和打散,“伊斯蘭國”這個組織恐怕還要持續存在多年
伊拉克總理阿巴迪6月17日宣布,經過近一個月的戰斗,政府軍成功收復了被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占據的費盧杰市。敘利亞政府軍和“敘利亞民主力量”聯盟最近也向“伊斯蘭國”敘利亞大本營拉卡省以及阿勒頗省的曼比季市發動攻勢。這些跡象表明,打擊“伊斯蘭國”的戰爭開始進入瓦解2014年6月宣布成立的“哈里發國”的階段,不過,這場戰爭仍將是一場持久戰。
“伊斯蘭國”主要據點遭圍攻
自今年5月下旬以來,“伊斯蘭國”主要據點陸續遭到圍攻。“敘利亞民主力量”聯盟5月24日宣布,根據拉卡戰役計劃,該聯盟在美國主導的反對“伊斯蘭國”國際聯盟空中火力支持下,開始向“伊斯蘭國”大本營拉卡北部農村地區發動攻勢,但現階段不進攻拉卡市。5月31日,該聯盟開辟第二戰場,成功渡過幼發拉底河,攻打該河西岸的阿勒頗省東北部的曼比季市,該市是“伊斯蘭國”控制的連接拉卡與土耳其之間的供給線上的重鎮,現已奪取該市周邊的80多個村鎮,解放了300多平方公里土地,切斷了曼比季市與拉卡市之間的供給線并對該市實行全面包圍。
5月29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與美國國務卿克里通電話,商討俄美聯手打擊極端組織問題。敘利亞政府軍于6月2日在俄空軍支持下,沿著哈馬市東北部的艾西利亞至拉卡的公路向前推進大約80公里,10日進入拉卡省的拉薩法地區,控制了阿勒頗至拉卡公路和艾西利亞至拉卡公路的交叉路口,位于塔卜卡市東部15公里處,拉卡市西南約50公里處。敘政府軍致力于收復塔卜卡市以及完全切斷拉卡市與阿勒頗市之間的供給線。美國官員估計,拉卡市目前大約有3000至5000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
伊拉克政府軍已經對伊第二大城市摩蘇爾實施戰略包圍,并已收復了費盧杰市大部分市區,一小部分區域仍在武裝分子控制下。5月初開始,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衛隊對境內“伊斯蘭國”重要據點發起進攻,雙方激烈交火。6月11日已攻入“伊斯蘭國”控制的蘇爾特城區,有望在近期解放蘇爾特。
有關各方最近對“伊斯蘭國”控制的重要據點發動大規模攻勢,致力于將這場反恐戰爭從遏制“伊斯蘭國”勢力的階段過渡到瓦解“哈里發國”的階段,以期結束“哈里發國”作為一個準國家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存在。
但是,“伊斯蘭國”作為一個極端組織在短期內將很難被消滅,即便在敘伊兩國的核心區將其削弱和打散,“伊斯蘭國”這個組織恐怕還要持續存在多年。
伊拉克戰場形勢好于敘利亞
從打擊“伊斯蘭國”的進程來看,伊拉克戰場形勢好于敘利亞。截至目前,“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的控制區面積已縮小50%以上,摩蘇爾之戰將成為在伊拉克境內打擊“伊斯蘭國”最后一場大規模戰役。
而“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失去的控制區面積大約在20%以上。目前,“伊斯蘭國”不僅控制拉卡省,還控制著阿勒頗省的部分地區和代爾祖爾省的大部分地區。在阿勒頗、拉卡和代爾祖爾三大戰役中,阿勒頗戰役具有決定全局的戰略意義。如果敘利亞政府軍控制阿勒頗省,就可以認為,敘利亞戰爭幾乎將以敘利亞現政權的勝利而告終。
但是,根據拉卡戰役計劃,敘利亞政府軍攻打拉卡和代爾祖爾,而不是阿勒頗,這不僅使敘政府軍遠離決定敘利亞危機走向的阿勒頗戰役,而且使其戰線拉得過長。敘政府軍在挺進拉卡省和代爾祖爾省的同時,有可能發生“基地”組織敘利亞分支“支持陣線”和其他敘反對派武裝乘機奪取阿勒頗省更多的地盤,敘政府軍未來奪取這些由反對派控制的阿勒頗省一些地區會更加困難。如果敘政府軍不能控制阿勒頗省,那么,敘利亞有可能面臨分裂的危險。
6月9日,伊朗國防部長侯賽因·達赫甘、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和敘利亞國防部長法赫德·賈西姆·弗拉杰在德黑蘭舉行三方會談,紹伊古18日還訪問大馬士革,與敘總統巴沙爾·阿薩德舉行會談。這些會談主要討論了三國共同打擊敘利亞境內的恐怖組織的問題。
如果美俄及其盟友能夠在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武裝方面進行有效協調或者協作,那么,這場反恐戰爭有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顯著成果,反之,將面臨諸多困難。由于奧巴馬政府的任期還有半年多的時間,它將致力于加快打擊“伊斯蘭國”戰爭的進程,謀求在治理中東亂局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為其留下一筆外交遺產,以繼續保持美國在中東地區的主導地位,同時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競選增加籌碼,回應一些國家和美國國內民眾對其中東外交與安全領域表現的質疑。對俄羅斯來說,敘利亞戰場是一場消耗戰,在西方未解除對俄制裁、俄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持續的軍事打擊能堅持多久也要打個問號。
打擊“伊斯蘭國”將是持久戰
盡管“伊斯蘭國”控制區遭到各方圍攻,處境不妙,但客觀地講,“伊斯蘭國”武裝仍然具有相當大的戰斗力,這場戰爭依然難打。即使伊拉克和敘利亞政府軍收復被“伊斯蘭國”控制的伊敘兩國的大中城市,從而瓦解“哈里發國”,未來打擊“伊斯蘭國”的戰爭仍將持續很長時間。
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伊斯蘭國”武裝逐步占領了敘利亞東北部大片領土,2014年6月10日占領了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并相繼奪取伊拉克北部和西部大片領土,于同年6月29日宣布在橫跨伊拉克和敘利亞邊境的廣大區域建立一個“哈里發國”。
對“伊斯蘭國”來說,其長期戰略目標就是通過發動所謂“圣戰”在中東地區和部分歐洲國家的廣大區域內建立伊斯蘭帝國,從而挑戰一戰以來中東地區形成的政治版圖和秩序,對中東地區乃至世界和平與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伊斯蘭國”的這個戰略及其所采取的行動為國際社會所反對,決定了它注定要走向衰亡。
以“伊斯蘭國”宣布建國為標志,中東地區伊斯蘭遜尼派極端勢力達到前所未有的猖獗。為了應對“伊斯蘭國”的重大威脅,兩年來國際社會已采取多項措施。
從2014年8月和9月開始,美軍對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展開空襲,同年9月1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打擊“伊斯蘭國”的戰略,隨后組成包括54個國家的反對“伊斯蘭國”國際聯盟。俄羅斯于2015年9月開始向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目標展開空襲。
伴隨著敘利亞和伊拉克兩國軍隊以及美國領導的國際聯軍和俄羅斯空軍的持續打擊,“伊斯蘭國”加快分散其武裝人員,重點是向以利比亞為中心的北非地區和以阿富汗為中心的中亞地區轉移。“伊斯蘭國”公開叫囂,要在中亞開辟“第二戰場”,并采取行動。此后,以“伊斯蘭國”為代表的中東伊斯蘭極端勢力成為繼阿富汗塔利班后中亞新的現實安全威脅。2015年,“伊斯蘭國”宣布建立“呼羅珊省”,領土包括阿富汗全境、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區、印度和伊朗部分地區。目前,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邊遠地區的“伊斯蘭國”成員大約有上萬人。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約翰·布倫南6月16日在國會一場聽證會上說,“伊斯蘭國”在世界各地仍然分布數萬名戰斗人員,比“基地”組織鼎盛時期還多,盡管其戰斗人員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從1.9萬至2.5萬人減少到1.8萬至2.2萬人,但在利比亞卻不斷增加,目前大約有5000至8000名戰斗人員。
他認為,盡管在戰場上和金融領域對“伊斯蘭國”的打擊取得進展,但并沒有削弱該組織在全球實施恐怖襲擊的能力,它正在訓練并企圖部署行動人員以發動更多襲擊。他說,美國對“伊斯蘭國”的策略是削弱并最終擊敗該組織。
歐盟刑警組織今年2月公布的數字顯示,目前在歐洲大約有3000至5000名“圣戰”分子,這些人中相當一部分是從歐洲前往敘利亞和伊拉克參加“圣戰”,在戰場上得到了實戰訓練,然后返回歐洲,其中一些人直接接受了回國后執行的“特殊任務”,另外一些人則在“圣戰”精神鼓舞下將自主采取行動。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月發表關于“伊斯蘭國”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的威脅的報告認為,“伊斯蘭國”除了繼續以其野蠻的殘暴行徑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存在外,還力圖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擴張,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截至2015年12月中旬,世界各地有34個團體宣誓對“伊斯蘭國”效忠。
目前,“伊斯蘭國”已取代“基地”組織成為國際恐怖主義的核心和大規模恐怖襲擊的主要實施者,以及極端意識形態的傳播者和世界各地極端組織的效忠對象。“伊斯蘭國”強調打擊“遠敵”(西方)和“近敵”(世俗的阿拉伯政權及其支持者)并重,同時強調對任何反對者采取“進攻性圣戰”。可以說,根除“伊斯蘭國”已成為全球性難題。而最終取得針對“伊斯蘭國”戰爭的勝利,除了要看美國如何調整反恐策略和地區政策,以及美國與俄羅斯加強協調,還要考慮地區沖突其他各方的關切。(拱振喜作者單位: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