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25日電 (記者 劉長忠)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會長朱保成25日表示,當前中國優質農產品總量偏低,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科技創新始終是基礎性問題,并體現在產前、產中、產后整個產業鏈條和農業經營主體、農業設施裝備和農產品等資源要素上。 朱保成在當日于此間進行的第五屆品牌農商發展大會及中國優農協會會員代表大會上說,治理和修復農業生態環境,優化資源利用方式,從根本上破解農業資源環境兩道緊箍咒的制約,離不開科技創新。如針對當前比較突出的土壤污染、耕地長期高強度超負荷使用、化肥農藥過量使用等問題,都需要科技創新。 對此,朱保成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通過科技創新,調動企業等社會科研力量,增加綠色有機安全和特色農產品供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方向,抓住這一重點需求加大聯合攻關和推廣力度,創制重大突破性新品種,創新高效生產、加工技術和設施裝備,打通全產業鏈、全價值鏈關鍵核心技術,為優化產品結構、產業體系、生產力布局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是通過科技創新提升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增強中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中國農業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問題比較突出。因此瞄準農業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因素,圍繞品牌、品質、競爭力等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強化推廣應用落地生根,為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國際競爭力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三是通過科技創新和應用創新轉變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突破農業清潔生產,農業面污染防治,農產品產品污染修復治理等難題,開展農業有機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的科研攻關,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通過農業科技應用模式的創新,解決土壤改良等特殊領域技術落地的瓶頸。 最后是通過科技創新,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方式推進農業信息化。(完) |
相關閱讀:
- [ 06-23]農業部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
- [ 06-21]近三年中國大宗農產品總體合格率96%以上
- [ 06-21]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樣檢測工作
- [ 06-20]漳州組團到東歐展示優勢農產品 成交413萬美元
- [ 06-14]5月份漳州農產品出口實現今年以來首次量價齊升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