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中新社記者 洪堅鵬 攝 中新社海南文昌6月25日電 題:中國“長征家族”又添新丁 中新社記者 張素 25日在中國首個臨海而建的航天發射場,已綿延半個世紀的“長征家族”添丁。 “新丁”名為“長征七號”,“身高”53.1米,相當于20層樓高;起飛重量597噸,相當于8架國產大飛機C919的起飛重量,因為設計合理,燃料比重超過90%。 甫一出世,“長征七號”就在家族里拔得頭籌。比如,其身量雖未入選家族“前三”,但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3.5噸、遠超其他火箭;再如它采用新型活動發射平臺,是目前中國發射占位最短的火箭。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七號火箭副總指揮張濤滔滔不絕地說起“孩子”的優點:火箭的“大腦”更加精準,配備的衛星定位接收機好比“千里眼”,選用綠色環保又經濟實惠的“大心臟”…… 若按問世年月排序,“長征七號”恰好也是“行七”。自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以來,先后有“長二”、“長三”、“長四”、“長六”、“長十一”誕生,其中一些又衍生出各種改進型。全員累計完成229次發射。 記者獲悉,“長征家族”的確按照立項時間“起名”。但因研制難度不同,出世順序有變。各型火箭彼此間既有牽連、又各司其職。 以“長征七號”為例。2011年立項之初的代號是“長征二號F換發型”,可見“長征七號”與“長征二號”的關系之緊密。“長二F”已將中國10艘神舟系列飛船和10名航天員安全送到太空,“長七”則將通過貨運飛船與之形成互補,提高中國載人航天在軌駐留試驗能力。 “長征家族”的締造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已為“長征七號”進行規劃:近期載貨,遠期載人;多種改型、全面覆蓋。他們說,預計2021年當“長征七號”各項技術趨于穩定時能夠承擔起中國80%左右的發射任務量。 首次亮相便創“一箭20星”紀錄的“長征六號”,以及即將在2016年內首次發射的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將與“長征七號”一同接班。與諸位“兄長”是液體運載火箭不同,新型四級固體運載火箭“長征十一號”另辟蹊徑,能實現24小時內的快速發射。 還有兩位尚未正式“位列”家族卻不得不提的“重磅人士”。一位是新型太陽同步軌道火箭“長征八號”: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5月26日在國家航天局媒體通氣會上提到“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為代表突破了新型發動機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帶動長征六號、長征七號、長征八號等系列化發展”。這是中國官方首次在正式場合提及“長征八號”。 另一位是外界猜測而未得到官方證實的“長征九號”,即指火箭起飛推力在3000噸上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在100噸左右的重型運載火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楊保華在受訪時說,中國重型運載火箭已完成深化論證,設計藍圖中的重型運載火箭箭體直徑近10米、全箭總長近百米、運載能力是現有火箭運載能力的5倍多。他們計劃通過四五年時間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如果進展順利,15年內有望實現首飛。 楊保華說,中國也將瞄準世界前沿技術發展趨勢,開展空射運載火箭、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等更為前沿技術領域的預研,這意味著“長征家族”人丁更加興旺。(完) |
相關閱讀:
- [ 06-25]長征七號搭載的返回艙將于26日返回東風著陸場
- [ 06-25]長征七號搭載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將于26日返回
- [ 06-25]兩萬人聚海南文昌觀長征七號壯麗出海
- [ 06-25]長征七號火箭的“冰火兩重天”
- [ 06-25]長征七號首飛成功 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建成投用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