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
2016-06-27 17:27:47? ?來源:《紅旗文稿》2016/12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三 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學說。習近平同志強調,“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必須落到研究我國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上來,落到提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有效辦法上來”。我們要在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事業。 理論來源于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長期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努力構建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我們應當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在學習借鑒人類文明積極成果的同時,著力總結中國的歷史經驗和新鮮經驗,批判地繼承中國歷史文化的優秀遺產,建設馬克思主義的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學、政治學、法學、歷史學、社會學、文藝學、倫理學等學科的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 早在1960年2月,周恩來同志就曾經提出:“政治經濟學中國化,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政治經濟學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實際的結合。我們現在的政治經濟學在論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時,幾乎都是以歐美特別是英國的材料作為根據的,看不見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實際情況,當然也就談不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中國化。”周恩來提出的這個要求,對于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各主要學科來說,至今仍然是適用的。事實上,只有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了,我們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才能擁有確實的主導權和充分的話語權。 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芝加哥大學資深教授鄒讜在中國作學術訪問時,曾經以政治學的發展為題,講過一番話。大意是:中國的政治學如果照抄照搬西方的政治學,那就不可能在世界上有自己的地位,因為你抄得再好,也不可能是一流的,人家從你那里學不到什么新東西;但是,中國的政治實踐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既有受挫折的經驗,更有成功的經驗,如果把這些經驗總結起來,就可以給政治學增加新的東西,這些東西是外國所沒有的,這樣,外國人才會來向中國學習,來研究這些中國的新東西了。這番話,是頗有見地的。 很明顯,為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我們既要有開闊的世界歷史眼光,更要立足中國土地,把學科建設的著力點、教學和科研的著力點,放到研究中國的歷史和現狀,總結中國的歷史經驗尤其是新鮮經驗方面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做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過程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