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在第十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全文)
2016-06-28 06:44:14??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新華社天津6月27日電 在第十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李克強 (2016年6月27日) 尊敬的施瓦布主席先生, 尊敬的各位政府首腦, 尊敬的各位貴賓, 女士們,先生們: 很高興與大家在天津再次相聚。首先,我代表中國政府,對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各位遠道而來的嘉賓和媒體界的朋友,表示誠摯歡迎! 本次論壇是第10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中國有句話叫“十年樹木”。如果把這個論壇比作樹木的話,經過十年的精心培育,已是枝繁葉茂、碩果累累,不僅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與成就,也為世界和中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貢獻了智慧與力量。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方努力應對,使用了各種刺激增長的政策工具。8年過去了,世界經濟復蘇遠不及預期,全球貿易投資增長低迷,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場不時動蕩,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走勢分化,地緣政治風險加大,不穩定因素增多。前幾天英國公投脫歐,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已經顯現,世界經濟新的不確定性還在增加。在此情況下,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各國經濟增長,需要共同應對挑戰、提振信心,共同營造穩定的國際環境,共同尋求治本之策。歐洲國家是中國的重要伙伴。在新的形勢下,中方將繼續致力于維護好發展好中歐、中英關系。我們希望看到一個團結、穩定的歐盟,也希望看到一個穩定、繁榮的英國。本屆論壇以“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的力量”為主題,為人們提供了新視角,具有前瞻性和現實意義。在此,我愿提出幾點看法,與大家交流。 第一,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蘇,需要積極實施結構性改革。解決世界經濟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既要加強需求管理,又要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以消除“病灶”。各國情況不盡相同,總的方向是針對經濟失衡,重點推進財政金融改革,放松管制,促進競爭,支持創新,擴大開放,協力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 第二,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蘇,必須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全球經濟擺脫困境,最終要靠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為此提供了歷史性機遇。一大批引領性、顛覆性新技術、新工具、新材料的涌現,有力推動著新經濟成長和傳統產業升級。各方應因勢利導,把政策著力點放在支持經濟轉型升級上,增強經濟發展新動力。 第三,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蘇,離不開高效有序的全球治理。面對共同的挑戰,惟有同舟共濟、立己達人,才是正道通途。各國應采取更多增長友好型政策,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堅定不移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致力構建更加公平、公正、開放的國際經濟體系。世界主要經濟體在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時,不僅要考慮自身增長,也要考慮外溢性影響。今年9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G20)將在中國杭州舉行。本屆論壇專門設置“中國的G20愿景”分論壇進行研討,為此次峰會建言,有著積極意義。 女士們、先生們! 在經歷多年的快速增長后,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對持續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們沒有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創新宏觀調控方式,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著力培育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不僅保持了經濟穩定發展,增長速度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而且結構調整也取得積極進展。這幾年一路走來,充滿風險和挑戰,我們付出了很大艱辛。令人欣慰的是,新動能呈快速成長態勢,盡管目前在規模上還難以與傳統動能等量齊觀,但在支撐發展、保障就業、促進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假以時日,異軍突起的新動能必將撐起未來中國經濟一片新天地。 今年以來,在世界經濟增長繼續放緩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保持在合理區間,確實來之不易。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6.7%,進入二季度以來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夏糧有望再獲豐收,工業企業效益回穩提升,服務業較快發展,市場銷售平穩增長,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基本穩定、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降幅收窄,能耗強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下降。特別是就業保持穩定,1-5月城鎮新增就業57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8%;5月份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2%。 上半年中國經濟穩定發展,改革創新和調整轉型發揮了關鍵作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了發展潛力。新增市場主體平均每天4萬戶,其中新增企業1.3萬多戶、高于前兩年,有力地帶動了就業。消費和服務業逐步形成主導作用。信息通訊、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等新興消費迅猛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五大幸福產業”快速發展,服務業無論是產值還是就業,都穩居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創新型經濟活力四射。高技術產業、高端制造業和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快速增長,一些轉型升級早、新產業增長快的企業、行業、地區,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總起來看,中國經濟的結構在優化、質量在提升、動能在積蓄。 我們也認識到,由于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凸顯,中國經濟穩定運行的基礎還不牢固。外需對增長的拉動力減弱,民間投資和制造業投資乏力,金融等領域存在風險隱患,一些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和經濟結構單一地區矛盾較多,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困難不可低估。我們正視困難、坦承困難,恰恰表明我們有決心克服困難、有能力戰勝困難,中國經濟希望始終大于困難。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宏觀政策也會保持連續性穩定性。我們將繼續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加力增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靈活適度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把資源更多引向有利于補短板、增后勁、上水平的領域,引向有利于促進轉型升級等新經濟的領域。現在,中國政府負債率40%左右,中央政府負債率16%左右,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是比較低的,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有空間;居民儲蓄率高,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潛力大,完善金融調控手段、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有很大余地,可以創造條件,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逐步降低企業杠桿率和融資成本。我們不僅有足夠的政策工具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而且有充分的能力防范住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在調整轉型時期,中國經濟增長短期難免有波動起伏,但不會出現“硬著陸”,我們能夠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大、優勢足、空間廣,前景光明。我們有9億多勞動力,其中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有專業技能,每年大學畢業生700多萬,中職畢業生500多萬。科技人員數量世界第一,研發投入世界第二,去年投入的資金1萬多億元。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制造大國,還是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大國、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大國。中國也是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中等收入群體數以億計并日益擴大,農村貧困人口逐年減少,城鎮常住人口每年增加上千萬。這是一個世界上最具增長潛力的新興大市場,也是各方人才能夠充分發揮智力潛能、投資興業的大舞臺。我們對中國經濟,不論是當前還是未來,都持樂觀態度。樂觀是充滿信心的表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信心引導預期,本身就是巨大的力量。 |
相關閱讀:
- [ 06-27]李克強出席2016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并發表特別致辭
- [ 06-27]李克強同吉爾吉斯斯坦總理舉行會談
- [ 06-27]李克強:淘汰嚴重過剩產能主要用市場化和法治化手段
- [ 06-27]李克強:在中國經濟短期波動出現的時候,望市場平靜看待
- [ 06-27]李克強: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