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白云怡】當地時間6月28日晚間,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阿塔圖克國際機場發生兩起爆炸襲擊,土耳其總理耶爾德樂姆29日凌晨宣布,該事件系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而為。IS為何要襲擊土耳其?土耳其和IS曾有過怎樣錯綜復雜的微妙關系?夾在庫爾德人、IS和美國之間的土耳其,究竟把誰當朋友,又把誰當敵人?本文將為您分析土耳其和IS之間的復雜糾葛。
IS:土耳其“敵人的敵人”
要談土耳其和IS的關系,恐怕不得不提到中東地區僅次于阿拉伯、土耳其和波斯的第四大民族——庫爾德人。這個族群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文化,目前大約有3000萬人口,其中有一半居住在土耳其境內,占土耳其人口的近20%。然而,庫爾德人一直有自治或獨立的訴求,因此也長期與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政府抗爭,由此也產生了“庫爾德問題”。
在獨立的訴求下,庫爾德人在土耳其和敘利亞分別建立了“庫爾德工人黨”(PKK)和“人民自衛隊”(YPG)等反政府軍事組織。據土耳其政府聲稱,其境內發生的多次平民傷亡事件都是PKK所為,美國以及北約也都將它列為恐怖主義組織,而YPG也被土耳其看成是PKK在敘利亞的分支,對這支勢力土耳其當局一直保持警惕和打壓。
然而,作為土耳其敵人的YPG卻也是IS的敵人。在土耳其和敘利亞長達900多公里的邊境線上,YPG有效抵擋了IS的進攻,防止了IS勢力向敘利亞北部的進一步擴張。簡氏防務咨詢機構(IHS Jane's)發布的研究報告甚至稱,YPG是敘利亞北部對抗IS的最有效力量。
了解了這個背景,土耳其和IS“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也就不難理解了:土耳其希望利用IS來牽制本土恐怖組織PKK和YPG,也擔心對IS的打擊可能使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人獨立的傾向更明顯,給土耳其東南部的庫爾德人帶來影響,危及土耳其本國局勢,所以土耳其也就對IS做大采取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
土耳其:IS地緣上的唯一“鄰國”
除了因PKK和YPG而產生的糾結關系,在地緣上,土耳其也是IS唯一的“鄰國”,這一現實讓二者的關系更為復雜。土耳其東南部省份尚勒烏爾法和敘利亞北部的拉卡省接壤,2014年6月IS宣布建立“哈里發國”,而其“首都”正是選在拉卡。更有消息稱,土耳其甚至是IS非法賣出石油的基地。
在土耳其尚勒烏爾法正南50公里,邊境城鎮阿克恰卡萊對面的敘利亞邊檢站,就可以看到飄蕩著的IS黑白雙色的旗幟;而在尚勒烏爾法西南40公里,邊境城鎮敘呂奇緊靠激戰中的敘利亞城鎮科巴尼,密集的槍聲近在咫尺。
緊密的地緣關系讓土耳其時刻處在一場颶風的風暴眼中:盡管希望IS對抗PKK和YPG,但對于和敘利亞有著漫長邊境線的土耳其來說,IS的崛起勢必也會對土耳其本國安全造成威脅。這一擔憂讓土耳其的態度更為“糾結”。
事實上,2014年6月,IS橫掃伊拉克時,曾綁架了土耳其駐摩蘇爾領館的49名外交官。9月前后,土耳其釋放多名在押IS重要人物及家屬,才換回人質。IS里的土耳其籍“圣戰者”曾多次公開威脅稱,土政府若敢對抗IS,“哈里發”戰士就去解放伊斯坦布爾。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李紹先指出,土耳其是通往歐洲的重要通道,和敘利亞近在咫尺,這使得其成為IS攻擊的首要目標之一。加上土耳其境內有300余萬敘利亞難民,成為了一個主要的威脅來源,所以土耳其現在的安全狀況可以說是千瘡百孔,令人堪憂。
投奔“圣戰”的必經之地
有明確信息顯示,IS持續在土全境組織招募,且投奔它的“圣戰者”幾乎都從土耳其入境敘利亞。
一位名叫艾哈邁德的伊斯坦布爾男子曾對《環球時報》記者講述過IS在土耳其存在。他稱,自己是個虔誠的穆斯林,此前一度對IS持有好感,但后來從新聞中看到了“伊斯蘭國”的殘暴和血腥。艾哈邁德說,IS在偏保守和貧困地區有很強的動員能力,對社會底層缺乏生活保障和精神寄托的青年尤其有吸引力。“這些孩子有的吸毒,有的有家庭問題,極易被IS的激進宣傳所鼓動。”
這番說法從另一位名叫埃米奈的土耳其女士那里得到證實,她23歲的兒子在2014年加入了IS。埃米奈五十多歲,穿黑色長袍,是經典的上年歲的溫和土耳其婦女的樣子。她給《環球時報》記者看過手機里她兒子的近照,照片是對著電腦屏幕上的社交網站“臉譜”頁面拍下來的。年輕人黑色卷曲短發,無須,右臂抬起,食指指向天空,這個手勢代表“伊斯蘭國”。
如果說IS在伊斯坦布爾還僅僅是一個“隱秘的存在”,土耳其東南部的小鎮阿克恰卡萊則是直面“伊斯蘭國”領地。阿克恰卡萊對面的敘利亞小鎮塔拉比亞往往是“圣戰”分子從土耳其進入敘利亞后的第一個落腳點。而在土耳其這一側,不僅曾又建筑被IS當作“安全屋”,讓境外來的“圣戰者”在此作短暫停留然后伺機越界,更有IS的“接頭人”,帶著投奔者們在夜間翻過被絞斷的鐵絲網。
然而,土耳其“默許”“圣戰者”偷渡到敘利亞的態度也使土耳其暴露于IS威脅的程度遠高于其他北約國家,此前甚至有人宣稱,如果土敘邊界被封鎖,IS能第一時間把土耳其的社會和經濟攪亂。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田文林稱,國際社會經常指責土耳其政府和IS的“曖昧”關系,由于日益感到IS的威脅,土耳其政府最近也在一些戰略上做了重大挑整,在配合打擊IS方面更為積極主動,但這引起的后果之一是“IS對土耳其的敵意明顯上升。”
復雜國際關系下的土耳其-IS關系
土耳其此前對IS所采取的姑息態度無形中把YPG推到了美國面前,使得YPG成為敘利亞境內反IS的領導力量,也成為了美國拉攏的對象。美國國務院土耳其問題專家亨利·巴爾基曾經對《華爾街日報》稱:“在敘利亞,美國已經成為YPG的空軍,而YPG也成為了美國的陸軍。”這一度讓土耳其政府非常不快。
不過這一情勢在2015年8月有所轉變。2015年8月25日,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稱,美國和土耳其已經最后商定了一項協議的技術細節,土耳其將加入旨在打垮“伊斯蘭國”組織的國際行動,正式參加對該組織的空襲。
分析人士認為,土耳其希望達到的結果可能是“一箭雙雕”:在打擊IS勢力的同時遏制庫爾德勢力擴張。土耳其加入美國主導的反IS同盟,可以使它再度成為美國的核心盟友,與美國一起將IS趕出敘利亞北部,也可有效阻止庫爾德人借打擊IS為名擴大地盤。
而就在本次恐襲發生的前一天,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俄總統普京收到埃爾多安的來信。埃爾多安在信中說,已準備好與俄方調解因戰機事件導致的局面,并表示道歉。此外,當天土耳其和以色列還宣布兩國達成關系正常化協議。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研究所研究員殷罡認為,土耳其向俄羅斯道歉的背后是土耳其和俄羅斯、以色列,甚至歐盟和美國關系的緩和,而這有一個基本前提,即土耳其必須認真參與對“伊斯蘭國”的戰爭。這意味著“伊斯蘭國”的外部環境更為惡劣,也可能是導致此次恐襲的因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