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部署“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九大重點任務
2016-06-29 16:35:58?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記者周瑋)“‘十三五’時期是實現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決定性階段。我們要把創新作為引領文化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文化產業跨越發展、再上臺階。”28日在京舉行的2016年全國文化產業工作會議上,文化部部長雒樹剛說。 “十二五”時期,我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成效顯著,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有數字顯示,五年間,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10年的11052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25829億元,占同期GDP的比重從2.75%上升到3.82%。 “在看到有利形勢的同時也要清醒看到,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制約因素。”雒樹剛列舉,文化產業的整體規模還不夠大、創新能力和競爭力還不強、結構布局還不夠合理、供需不夠平衡、高端人才相對短缺、市場環境有待完善,部分政策有待細化落實,文化企業融資難等問題依然存在。 雒樹剛說,“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要落實九項重點任務。 一是完善文化產業政策法規體系。加快制定出臺文化產業促進法,抓緊編制出臺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 二是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圍繞“互聯網+”,加快發展動漫游戲、移動多媒體等新興文化產業,大力培育基于高新技術應用的新型文化業態。 三是優化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布局。要以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三大區域發展戰略為契機,實施差異化的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引導各地走特色化、差異化的文化產業發展道路。 四是發展壯大文化市場主體。把文化產業發展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緊密結合,加強文化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持“專、精、特、新”小微文化企業發展。 五是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扎實推進文化產業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實現更高層次的供需平衡。 六是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文化領域。加快完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建設,為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持續提供資金支持。 七是加快對外文化貿易發展。從改善發展環境、強化公共服務、提升規模效益這三方面入手,不斷夯實對外文化貿易持續快速發展的基礎。 八是優化文化市場環境。著力完善多層次的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加快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監管有力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九是強化人才培養和扶持。以高端創意設計、經營管理人才為重點,加強對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和扶持。 |
相關閱讀:
- [ 06-12]福清市文化部門開展“綠書簽”行動
- [ 06-07]文化部副部長:文化交流構筑中美人民理解和友誼之橋
- [ 06-03]文化部:將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融入當代生活
- [ 05-30]新加坡文化部長:華文媒體肩負打造文化產業重任
- [ 05-06]文化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通知: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工作擴展至全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