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30日報道外媒稱,日本視為“準同盟國”的澳大利亞的輿論調查顯示,針對“哪個國家是在亞洲的親密朋友”問題,回答中國的受訪者比例最高,達到30%,排名第二的日本得票率為25%。在18至44歲受訪者中,有多達36%的人回答中國,而只有21%的回答日本。這表明年輕人群尤其對中國抱有好感。
據日本《產經新聞》6月29日報道,這是位于悉尼的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28日發布的最新輿論調查結果。該研究所于2月26日至3月15日針對1202人進行了電話調查。在對“哪個國家是在亞洲的親密朋友”的回答中,印度尼西亞得票率為15%,排名第三;韓國得票率為4%,排名第六。
報道稱,此外,對于“美國和中國哪一個對澳大利亞更重要”的問題,美國和中國的得票率都為43%。而在2014年的輿論調查中,美國得票率為48%,中國得票率為37%。
不過,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的阿歷克斯·奧利弗指出,對于最大貿易伙伴中國,澳大利亞人的態度“有嚴格保留”。
澳大利亞《時代報》網站6月29日也刊發題為《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系超越了恐懼與貪婪》的署名文章,作者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研究員特里斯特拉姆·塞恩斯伯里在文章中稱,大多數澳大利亞人可能把與中國的關系定位于“復雜的”。
文章稱,托尼·阿博特曾在2014年11月對安格拉·默克爾說,澳大利亞對華政策是受“恐懼與貪婪”的驅動。如此看來,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今年進行的調查顯示這樣的結果也算不上令人意外。
北京和華盛頓都很重視澳大利亞的看法,促進中美經濟合作也符合澳大利亞的利益。
調查結果還表明,澳大利亞人認可該國作為一個建設性的中等經濟強國的地位。調查說明,我們對澳大利亞與兩個最大的全球參與者——中國與美國的關系,有著復雜的評價。
文章稱,總體而言,美國是一個戰略盟友和重要的經濟與貿易伙伴,而中國是我們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澳大利亞一些重要部門的需求來源,與這兩個國家的關系的重要性,在澳大利亞人看來是難分上下的。
人口統計學的結果也同樣令人吃驚,在45歲以下的受訪者中,超過半數的人認為中國更重要,而在45歲以上的受訪者中,超過半數的人認為美國更重要。
文章稱,那些更愿意接受中國的人,對美國往往態度冷淡。
使澳大利亞人對中國好感顯著增加的,是通過具體問題建立起來的感情。這些正面的感情既來自中國的經濟增長,也來自兩國人民的交往,以及中國的文化與歷史。
中國的投資也尤其受到關注。總的來看,中國的投資被認為是負面的——考慮到投資增加對宏觀經濟的益處,這肯定會讓經濟學家們感到不安——60%的澳大利亞人認為,中國在澳大利亞的投資是有害的。
當然,這也是一個出人意料的結果。
文章稱,投資的性質對澳大利亞很重要。2014年的調查顯示,澳大利亞人對于農業、港口、機場和國家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態度更謹慎。今年,5/6的澳大利亞人表示,他們個人反對澳大利亞政府允許外國公司購買澳大利亞的農田。
投資的來源也很重要。在去年的調查顯示,人們擔心澳大利亞政府允許我們“在亞洲最好的新朋友”在房地產市場投資過多,但人們對來自中東、日本、俄羅斯、美國和歐洲的投資就沒有同樣的顧慮。
然而,只把目光盯著中國,而不討論與美國的關系,就會忽視更重要的事。在情感熱度調查中,雖然對美國的態度總體還是非常熱情的,但美國的熱度下降了5度。雖然我們必須避免只用一個數據說話,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是今年唯一下滑幅度如此之大的國家。
文章說,這一切都反映出,澳大利亞民眾越來越意識到,應當同時與中國和美國保持積極的關系。
澳大利亞人認為北京和華盛頓都很重要,促進中美經濟合作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而這符合澳大利亞的利益。我們不應當擔心自己處于中間位置。(編譯/劉潔秋王棟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