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記者 余曉潔、王小鵬)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工作29日結束,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30日公布了初評通過的45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和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含3個創新團隊),同時公布了三個獎項通用項目55個專業評審組全部會評專家名單,全方位接受社會監督。 中國科學院院士金紅光、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分別向媒體介紹了今年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初評結果。“過去評獎是數論文數量,現在越來越重視質量,即項目的創新性。”金紅光院士說。王浩院士表示,國家科技獎勵的程序日益規范,信息日益公開透明,比以往更加重視第三方評價和社會監督。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主任鄒大挺介紹說,經形式審查,今年共受理有關單位、專家推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991個項目和23位候選人(組織),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6人。初評分為網評和會評兩個階段,已于6月29日結束。 “接下來,將組織項目考察,委托具有相關資質和科技背景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初評通過項目的經濟效益真實性進行抽查。”鄒大挺說。在去年對70%的項目進行行業咨詢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礎上,今年將實現項目行業咨詢全覆蓋。對初評通過的項目,按行業、學科分類向相關部門、社會學術團體進行咨詢,就項目是否符合本行業學科領域發展方向,是否具有行業領域的先進性、代表性,以及是否存在獲獎后產生負面影響等問題征詢意見。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確定的改革重點任務,今年的國家科技獎勵工作從多個方面進行了改革創新。比如,完善獎勵推薦制度,擴大專家推薦渠道。符合條件的三名專家可以聯名推薦一個熟悉學科專業的項目;一名院士可獨立推薦一個第一完成人為40歲以下的自然科學獎項目。又如,強化推薦方在推薦評審中的責任,組織推薦方開展推薦書自查,向形式審查不合格項目的推薦方進行正式通報等。 “為了維護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公平公正,必須把紀律挺在前面。”鄒大挺說。在科技部、獎勵辦網站上公開統一的咨詢服務和監督舉報電話,既方便科技人員咨詢,又接受社會監督。工作人員通過計算機系統隨機抽取專家,操作記錄留痕備查,通過短信平臺聯系專家。責任到人,其他人員不接觸、不過問。 |
相關閱讀:
- [ 06-22]福建工程學院多項科技成果獲2015年度福建省科技獎勵
- [ 06-22]寧德市5個項目獲2015年度省科技獎
- [ 06-03]福建農林大學教授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 [ 06-02]福建農林大周順桂教授獲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