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炭火”趙家和——一位清華大學教授的生命之歌
2016-07-04 15:56:0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唐麗萍 我來說兩句 |
【“炭火教授” 系列報道①】 編者按 這是一次等待了4年的采訪。 2012年,記者偶然得知,“一位清華大學退休老教授”傾畢生積蓄1500余萬元捐助西部貧困孩子。他是誰?為什么這么做?職業敏感激發起記者“追”下去的沖動。可幾次溝通,清華校方均因尊重老教授生前“不要張揚”的遺愿而婉拒了記者。 趙家和在清華園留影。 北京協和醫院墻上的這句話,是趙家和一生的最好注腳。(清華大學供圖) 但時間沒有抹去他的痕跡,細節在口口相傳中愈加清晰:他捐出所有,卻在癌癥晚期舍不得“上”進口藥;他在美國做客座教授,薪酬不菲,一家三口每月生活費卻只有100美元;甚至,退休后在深圳某著名企業擔任顧問,都自帶鋪蓋、炊具,租住普通民房…… 功夫不負苦心人。4年,記者沒有放下寫他的執念,他的“接棒者”們也覺得,應該把他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今年5月,我們終于啟動了這次采訪,天南海北,近百名被采訪者為他而聚攏。一次次與高尚靈魂接近,每個人都在經歷心靈的滌蕩…… 今年,是這位老師,這位平凡的共產黨員捐資助學十周年,讓我們一起認識他,記住他。 一縷暖陽打在臉上,趙家和享受了一個“最幸福”的下午。 窗外,綠意蔥蘢,清風微拂,小鳥撲棱棱飛過——這是他出生、求學、執教,依偎了七十八載的清華園。 淡淡的笑意,在寫滿皺紋的清瘦面龐上化開。“推我出去看看。”趙家和輕聲對護工說。癌細胞早已轉移到了腦部,可這位一輩子為人師表的教授,對待身邊的每個人,依然端方、謙和。 幾個月后,他走了。什么都沒留下。就連最后飽受病痛折磨的身體也被捐獻了。那是2012年7月22日。 又一個月后,蘭州。一路夜車,一群高中生奔波而至。第一次見到這位在“最要勁時拉了自己一把”的“趙爺爺”,他已定格在追思會上的遺像里。 很長時間,“一位清華退休老教授”是趙家和的代稱,連他從未離開過的清華園,都沒幾個人知道其中的秘密。從2006年開始,這個一直在教學生追求“邊際效用最大化”的金融學教授,默默做了一筆大“投資”:傾畢生投資所得1500余萬元資助西部貧困高中生,卻決不允許泄露半點兒他的個人信息。 不輕易折斷、熱值高、雜質低,是人們判斷一塊好木炭的標準。而已故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趙家和,這位有著51年黨齡的平凡共產黨員,就這樣做了一輩子“雪中炭火”—— |
相關閱讀:
- [ 06-12]索尼群星唱響《Vida生命之歌》 引爆世界杯
- [ 04-15]馬祖民俗文物館 詩:只是喜歡 生命之歌
- [ 04-15]馬祖民俗文物館 詩:只是喜歡 生命之歌
- [ 01-21]"無臂老兵"朱彥夫堅持寫日記60年 書寫生命之歌
- [ 09-05]泉州市泉港區舉辦第三屆“生命之歌”文藝匯演暨創建安全發展城市啟動儀式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