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中,人民子弟兵為了百姓安危拼盡全力,百姓也記住了那些驚心動魄的瞬間,記住了那些平凡而偉大的身影。在瓢潑大雨的堤壩上,在水漫金山的社區中,到處有最可愛的人…… 地點:武漢武昌區梅花苑社區 “終于被救出來了,謝謝你們” “剩下的都是不愿意離開的居民了,我們派人值守,一旦有危險,隨時強行帶離!”7月6日晚上6點半,搜救轉移工作漸趨尾聲,鐘桃云扶著腰,看著最后一班橡皮艇上岸,開始布置善后。 10個小時的水中救困,搜救隊員們早已疲憊不堪,聽得號令,顧不得地上有水,一個個癱坐了下來。 這里是武漢市武昌區白沙洲街道梅花苑社區,一個位于長江大堤和武金堤之間的老舊社區。雖然緊鄰長江,地勢低洼,居民們大都對“平地行船”并不稀奇,但昨夜的暴雨還是讓他們頗為惶恐。 “睡著睡著,手一摸,床上都是水!起來一看,水漲到窗戶了!”58歲的艾桂芝住在這里,水深處“沒到脖子”。 作為武昌區人武部政委,鐘桃云要隨時待命抗洪搶險。6日一大早,他接到任務,火速召集長江救援支援隊民兵連22人,帶著3艘橡皮艇,趕赴現場。與此同時,武警武漢支隊船艇大隊的5名“90后”戰士也在艇長楊建豐的帶領下趕到。 雨勢愈發急迫,雖有抽水泵緊張工作,梅花苑的積水仍在加深。官兵們又緊急調來了3艘橡皮艇,齊齊下水救人。 “橡皮艇一次只能載10人,我們在下面用力推,一個來回需要半個小時左右。”一次上岸空隙,楊建豐喝了口水,他盤算著,等到把被困群眾都運出來,要到晚上七八點鐘。 “你們那邊怎樣了?注意安全啊。”“我們這邊險情排除了,真累啊。”救援偶爾的間隙里,楊建豐和戰友們在名為“英雄聯盟”的微信群里互相問候。“這是我們武警戰士的群,大家隨便起的名字。”楊建豐不好意思地說,“‘英雄’二字,不過是大家心中一個小小的情結。” “終于被救出來了,謝謝你們!”剛走下橡皮艇,家住丁公廟的王女士一下子哭開了:“我還以為這次要交待在這里面呢!” 旁邊的中山路小學紫都一分校成了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170多名被救援出來的居民在教室里落腳。“我打心眼里感謝子弟兵,沒他們我們一家人都要泡水里了。”接到民政部門送來的被褥、席子等物資,艾桂芝眼圈通紅,她89歲腿腳不便的伯母第一批被救了出來,連同老人家的輪椅一起。 地點:安徽桐城雙港鎮練潭圩大堤 “這雙手,就是最好的入黨申請書” 7月5日拂曉,安徽桐城雙港鎮練潭圩大堤。武警安徽總隊第一支隊二大隊六中隊官兵,把最后一個沙袋碼上大堤,30多個小時沒怎么合過眼的官兵,擠在大堤西側的小高地上,裹著滿是泥漿、渾身透濕的迷彩服倒頭就睡著了。 列兵趙龍躲在高地下的一個凹里,正埋頭在膝蓋上的一張紙上認真地寫著什么。 “寫啥呢?”大隊教導員馬金龍踮著腳尖,小心翼翼來到跟前,把趙龍嚇了一跳。趙龍滿臉漲得通紅,不肯說話。見教導員再三堅持,只好把剛寫的那張紙拿出來。馬金龍接過一看,只見紙面抬頭工工整整寫著“入黨申請書”五個字。 “我想加入黨員突擊隊,像他們那樣,每次完成任務都能沖在最前面!”趙龍脫口而出。 馬金龍盯著那張紙,突然他一把拽過趙龍的雙手,攤開一看,眼淚差點掉下來:沾在紙上的那些星星點點的紅印子,果然是血! 眼前這雙指甲縫里擠滿污泥、手心手背沾滿泥土的手,指掌結合部五個“血洞”十分扎眼。左手三個,右手兩個,均有指甲蓋大小。這五個皮開肉綻的“血洞”,創口已被泥巴填平,鮮血不時絲絲滲出(圖①)…… 趙龍,這個去年剛從阜陽入伍、今年才年滿18歲的小個子新兵,在中隊就有“拼命三郎”的外號。自7月3日夜間隨部隊由合肥連夜馳援到桐城抗洪搶險,他一次戰斗都沒落下,始終沖在最前線。劃槳、搬沙袋、挖泥土……連續幾天的奮戰,趙龍雙手和胳膊多次受傷。朱澤是同班戰友,在這次戰斗中主要負責碼沙袋。他說每次碼趙龍扛來的沙袋,總會看見有血印子,“知道他肯定受傷了,這小子真是太蠻了!”小朱滿臉敬意地說。 “教導員,我知道我還是個新兵,入黨不夠格,但我真想加入黨員突擊隊……”趙龍見馬金龍在不停抹眼睛,趕緊解釋。 “不,趙龍,你完全夠格”,馬金龍雙手輕輕托住趙龍那留有五個“血洞”的雙手,抬起頭來對他堅定地說:“這雙手,就是最好的入黨申請書。” 地點:武漢洪山街湯遜湖段陳家湖大堤 “我們沒一個人會當逃兵,老百姓都看著呢” “嘟嘟嘟……集合!”7月5日凌晨2點鐘,擔負中隊值班員的武警武漢市支隊三中隊代理排長武科,接號令后第一時間吹響了緊急集合哨。 雨越下越緊,部隊攜裝集合僅用了不到5分鐘! “同志們,湯遜湖出現漫堤、壩裂險情,情況危急!大家打起精神,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武排長的動員簡單有力。 凌晨2點55分,部隊按時到達集結地。武漢洪山區洪山街先建村湯遜湖段陳家湖大堤出現長30余米、斷口落差70厘米的壩裂險情。湯遜湖堤內與堤外落差達4米高,一旦出現潰堤,堤外32戶150余村民的家園就會被沖毀,正在施工的地鐵線和武漢市三環主干道都將受到嚴重影響。 如此嚴重的險情、漫天瓢潑的大雨,官兵們都緊張起來。 “二班、三班搬運沙袋,一班跟我下水打樁,開始行動!” “一班,這邊跟我來!”武排長一邊喊,一邊率先跳進齊胸深的水里。 一干就是5個小時。護堤、圍堰、打樁,他們爭分奪秒,都希望能多扛一袋,多裝一鏟,用武排長的話說“我多扛一袋,群眾危險就少一分”。臉上不知道是雨水還是汗水,而身在水中的黨員骨干們,身體被湖水長時間浸泡后早已麻木。 直到上午8點,官兵們才吃上一口包子,然后繼續干。長時間鏟土、裝填沙袋、搬運、掄錘打樁,不少戰士的手都磨出了血泡,腳被水泡起了白泡,但沒有人停下來。戰士劉志賓說:“大堤就是戰場,我們沒一個人會當逃兵!堤下老百姓都看著我們呢!” (曹英華、張志偉、張運東參與采寫) |
相關閱讀:
- [ 07-07]長江中下游汛情緊急 200余萬人次投入抗洪
- [ 07-07]長江中下游汛情緊急 一周200余萬人次投入抗洪
- [ 07-06]【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雨情水情汛情,難敵人間真情
- [ 05-09]受暴雨影響 建甌武夷山邵武等多縣市汛情告急
- [ 04-15]福建省通報2016年汛期形勢及防汛備汛情況
- [ 08-10]陳春光:嚴密監測汛情雨情 落實各項防汛措施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