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得太高大上了,村民聽不懂 鄭言江:村里有廣播站,廣播啥內容? 朱德榮:早上起來放放音樂,也講新聞,黨的政策。廣播員三十多歲,婦女主任兼著,專門選拔出來的雙語人才,中午還在廣播上通知停水的事。 鄭言江:村里年輕人多不多?又是怎么管理的? 朱德榮:我們村是新村,基本經濟來源就是種大棚,種大棚以前一年好的也就一萬元,這兩年國家扶持,我們也努力改進技術,收入好的五六萬,差的也有兩三萬。村里漢族主要是中老年,兒女大多考出去或者出去工作了,年輕人中維吾爾族多一些,可能還是語言問題,出去打工的機會少了一點。 六七月溫度高,地里活不多,我們提倡農民盡量打工,企業進來施工活多,每天能掙一百多,秋天買肥料要四五千塊,要利用好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對年輕人講要有正確的財富觀念,要努力賺錢,賺了十塊錢,給父母兩塊,留兩塊零花,剩下的錢可以做本錢,要節約,不浪費,要感恩,要學會做人,有錢了不要亂花,要孝敬父母,存點本錢賺更多的錢。村里從來沒有過民族糾紛。我長期在基層,就用土辦法去教育。我從小在這里生長,對農民不要去吼,對他要講道理,你把道理給他講明白了,他都會聽。尤其那些年輕娃娃,要當自己的孩子一樣來教育,教他們怎么做人,怎么感恩,不懂就來問,想法子教,想法子帶。村里也重視去極端化工作,除了自己講,還邀請了市里的農牧民宣講員來講課,大家也愛聽,每次兩百多人。村里風氣好,大家也是看到了和諧的好處。 我更像個閑事科長,村民有啥事都找來,摩托車在市里被交警抓了找我。年輕兩口子吵架了來找我,男的喜歡喝酒,賺了點錢買酒喝,喝了打老婆,我說,酒嘛,可以喝,但是老婆不能打。好了一年多,前陣子賣西紅柿賣了點錢,去市里亂花,女的知道了又來找我,我就給他說,你錢多的沒地方花,你把錢放我這,我給你好好存著,你要花你找我拿來。他知道錯了,現在就挺好的了,也不吵了。 別看我土,土也有土的好處,真派干部來的話還不一定行,因為上面的他說的話太高大上,農民聽不懂,理解不了就接受不了,我不一樣,我用土話說,好話說,大道理說,用自己這些年的親身經歷說,農民能接受。 鄭言江:您認為團結新村的好處在哪里? 朱德榮:分房子時都是岔開著分的,漢族一戶,少數民族一戶,這樣子岔開分,為了促進鄰里團結和民族團結。團結新村建立的方式好,雖然是試點搞探索,但是好處已經看到了。村里沒有民族之分,各民族都是很有愛的。 有一對夫妻,男的是東北人,女的是本地的維吾爾族,家里三個孩子,老三七個月大的時候男的病逝了,他的好朋友,一個甘肅男人就娶了這個維吾爾族女的,照顧好兄弟的遺孀和三個孩子,現在一家人生活非常幸福,大女兒嫁給維吾爾族,大兒子娶了個漢族姑娘,小兒子在當特警,家里那個一歲半的小孫子可愛得不行,漢語維語都能聽懂,還經常跑來我們這玩一會,我們都喜歡得不行。 鄭言江:新村現在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朱德榮:先說困難,從整個村子的角度來看,最大的困難就是地和水,除了大棚種植,我們特別想發展一些別的,尤其是養殖方面,不管種植還是養殖,都需要地需要水。現在水是機井水,就等著引進地表水,把苜蓿種出來搞養殖。想要地,給政府報了說了,上面還在討論考慮,有個過程。大棚雖然是每家兩個,加起來還是不夠種,農民舍得力氣,兩個棚那點活不夠干。 新村成立了合作社,我挑頭,從選好品種到種植技術再到后面賣菜,都給他搞好。育苗是農技站的人在智能溫室里弄,不是為了賣,就收個成本,就是給人民服務。合作社也是這樣,就是為了幫村民把菜賣出去。現在這么多大棚,和田市的菜價是平抑下來了,將來還要增加大棚,光和田市是消化不了的,合作社要把這么好的綠色蔬菜賣到更遠的地方去,這才是出路,不能種出來了賣不出去。 還有一個就是,目前還沒有文化生活,廣場還沒建好,正在加快速度,沒個地方不行。今天上午自治區政法委的領導來了,建議我們抓好文化生活,這樣就豐富完美了。我也在設想,年底哪怕是能有一百個人搞雙語合唱,搞成也很不錯。廣場投入了五百萬,占地二十畝,比和田市廣場都大,到八九月份了建好了,各族村民一起來廣場跳個舞唱個歌,也能弄成一景。還要開個服務中心,做滿月啊結婚啊,有個活動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