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六一”兒童節,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詹店小學的孩子們收到了一個大大的驚喜:清華大學的大哥哥大姐姐們,自費為他們安裝了價值10余萬元的智能空氣凈化系統。“空氣真新鮮啊!”一個孩子深吸一口氣,笑了起來。 這套產品,正是來自北京眾清科技有限公司——一家誕生于清華大學“i.Center創客空間”、由清華學子一手打造的創新型科技企業。 清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傳統由來已久。“近年來,清華大學重點打造‘興趣團隊’‘i.Center創客空間’和‘X—Lab’‘三創’平臺,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為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清華大學提出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融合’計劃,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培養體系。”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介紹說。 課堂引進創業教育,既能學到知識又能激發熱情 “現在是創業的黃金時代,但創業需要在具有好想法、好團隊、好導師的前提下才能提高成功率……”講臺上,新東方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將自己的創業故事娓娓道來。講臺下,全神貫注的清華大學學生時而會心大笑,時而爆發出熱烈掌聲。 這是清華大學“創業導引——與創業名家面對面”授課現場。“與創業名家面對面,感觸很深,不但學到了知識,更激發了我創業的熱情。”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大三的小張告訴記者,他是這門課的“粉絲”。 創業教育能否在大學課堂完成?很多人對這個問題懷有疑問。 “我認為創業教育能夠在大學課堂上完成。”邱勇說:“這里有兩個關鍵詞,‘教育’和‘課堂’。‘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校園得到充分的培養和引導,而不是指在學校就完成創業;關于‘課堂’,教室、校園、學校組織的或學生自發組織的社會實踐都是課堂,我們相信一個廣闊的課堂能夠讓學生在離開校園時有更充分的準備。” 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2015年春季,清華大學為本科生開設了全校性通識課程“創業導引——與創業名家面對面”,邀請創業名家為學生授課,年選修人數達700人。據介紹,清華還將推出《創新創業基礎》通識課,爭取建成通識核心課程,并逐步覆蓋100%的學生。 “我校通過‘融合行動’,將創新創業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養體系。”國家級教學名師、清華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孫宏斌介紹說,2016年初,清華啟動了新一輪培養方案改革,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基本要求寫入學校的培養方案指導意見之中,推出了等級制學業評價、彈性學制和最長3年的“間隔年”制度,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系統性制度支撐。 多平臺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多學科合作提供實現路徑 “我們自主研發的柔性晶硅太陽能電池,是國內最輕、最薄、最便宜、轉化效率最高的太陽能電池。”5月28日,第三屆清華大學“校長杯”創新挑戰賽十強對決的舞臺上,“八度陽光”項目發起人劉一鋒臉上浮現出自信的微笑。 “通過X—lab完善的培育體系,我們開始明確地了解到自己的優勢在哪里、劣勢在哪里。”劉一鋒說,“一路走來,我們的產品發展方向越來越明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順利地拿到了天使投資。” 在“i.Center”,1.65萬平方米的車間擺放著上百臺數控車床、3D打印機、三維掃描儀等工具,涵蓋工程、科學、藝術、人文等各個院系具有創意創新創業志趣的創客資源,提供全方位的創意創新實現服務,是目前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大學創客空間。“目前,每年有超過4000人次的學生在創客空間開發創意創新作品,其中90%以上是本科生。”孫宏斌介紹。 在“X—lab”,提供1000平方米場地供創業學生免費使用。“X”寓意探索未知、學科交叉,“lab”則體現體驗式學習、團隊工作,它不僅僅是“孵化器”,而是被寄希望于服務整個清華的創新人才培養,構建起創意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認為,它的價值來源于實現校內多學科合作、整合校外各種資源、提供商業模式和社會價值實現的方式和路徑。 而由清華大學聯合波音、東芝等全球知名企業,跨學科、跨年級進行組建的科技創新類興趣團隊已有20余支。這些團隊重點發掘學生的原始創意,如今成員超過1000人,覆蓋清華幾乎所有院系,累計完成項目100余項,近一半團隊成員有科技項目獲獎、專利申請、學術論文發表經歷。 優化頂層設計,建立校級雙創教育長效機制 “創新創業,基礎在于教育,關鍵在于人才。‘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就是要打造一個共同平臺,凝聚高校和社會各界力量共同研討和引領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真正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貢獻。”2015年6月,“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成立大會上,邱勇說。 目前,聯盟已包括150余所高校和50余家企事業單位。這個由清華大學倡議發起的組織,打造起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統一戰線”。 時間回到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后,清華大學進行了深入研討,確立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力圖通過創意、創新、創業“三創融合”的高層次創新創業教育,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首創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 頂層設計是重中之重。在清華,“校級雙創教育的長效聯動機制”建立起來了,包括成立了由校長牽頭的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領導小組、由教務處牽頭的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協調委員會”(負責行政決策)及“創新創業教學(專項)委員會”(負責學術決策)。 此外,清華還成立了“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也正在積極協辦第二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并將繼續作為中美創客大賽主辦方之一。而在清華“學堂在線”慕課平臺上,已開設20余門創新創業類課程,短短一年來,累計選課突破5萬余人次。 在清華,一批優秀創業團隊和創新人才正在涌現,近3年,學校推薦注冊和正在注冊的以學生為主的公司項目團隊315個,獲得融資的團隊96個,總融資額近6億元,一批創新創業研究成果正在產生…… |
相關閱讀:
- [ 07-07]一位臺灣創客的“美麗蝶變”
- [ 07-06]清新民宿?創客空間:引領清遠鄉村旅游發展新方向
- [ 07-05]第十七屆京臺青年交流周開幕 “創客”最搶眼
- [ 07-03]廈門創客研發出三維碼 世界500強企業是他的用戶
- [ 07-02]兩岸大學生創客營啟動 張志軍:歡迎更多臺青大陸發展
- [ 07-02]2016兩岸大學生創客營在北京大學啟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