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手約翰遜(左)與達拉斯市警察局局長大衛·布朗。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劉皓然杜海川】“只想殺白人、特別是白人警察”——5名白人警員喪生、7人受傷,制造了美國得克薩斯州達拉斯槍擊案的“獨狼”槍手、非裔美國人邁卡·澤維爾·約翰遜的叫囂讓美國民眾惶惶不安。美國媒體日前披露,約翰遜并無恐怖主義背景,是十足的“美國制造”:他曾是駐阿富汗美軍士兵,不僅性格怪異、行為不端,退役后還與多個黑人仇恨團體有染。 25歲的約翰遜來自達拉斯郊區,2009年至2015年期間在美國陸軍服役,并于2013年至2014年期間被派駐阿富汗。媒體稱,約翰遜屬于工程技術類人員,并非戰斗兵種,擅長木工和砌石。約翰遜雖然從未參戰,但他曾在軍中接受過為期10周的基本戰斗訓練,包括如何使用自動武器。憑借早期的優異表現,他還曾經獲得陸軍功績獎章和陸軍服役勛表等榮譽。 另一方面,約翰遜性格古怪、服役期間并不受戰友歡迎。2014年5月,約翰遜被控對一名女兵實施性騷擾,并于次年4月被軍方“遣返”回國。一名戰友對媒體說:“我們都知道他(約翰遜)是個變態,他曾在偷女孩內衣時被抓。”還有知情人士透露:“雖然他不是什么壞人,但總干些上不得臺面的事。”美國媒體稱,約翰遜最終是“榮譽退役”,實際上就是遣返。一名軍方律師認為,可以肯定約翰遜的情節已經十分嚴重:因為軍方在處理性騷擾事件時,往往會先對肇事者采取心理輔導,直接“開除”的情況十分少見。 媒體發現,約翰遜的個人經歷與其犯下槍擊案或許存在某種聯系。1963年11月22日,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在達拉斯市遭槍殺,兇手奧斯瓦爾德是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個人發展受挫,對社會不滿——類似的經歷,在美國族群對立、警民關系緊張的背景下,完成了一次輪回。 英國《每日電訊報》稱,當約翰遜離開軍隊后,熟悉他的朋友明顯感覺到他“變了一個人”:他開始頻繁與社會“壞分子”接觸。從他的社交賬號上也不難看出,他的思想愈發激進,關注了一系列黑人激進組織或仇恨團體,其中包括“非裔美國人防御聯盟”和“新黑豹黨”等。警方調查還發現,約翰遜經常做打靶練習。在制造槍案前,約翰遜頻頻發表激進言論,表示對警察槍殺黑人事件感到不滿,“想要殺白人、特別是白人警員”。在之后的搜捕工作中,調查人員從其居所內發現了槍支、彈藥、防彈背心和制作炸彈的材料,還有一本“戰術手冊”。 達拉斯槍擊案以根深蒂固的種族仇恨和警民間的罅隙為復雜背景,案件的善后工作堪稱一項挑戰。最近幾天,55歲的達拉斯警察局局長、非洲裔的大衛·布朗卻以出色的領導才能和妥善的應對方式引發媒體高度關注,被奉為“彌合裂痕、治療社會創傷”的代表人物。美國雅虎新聞網稱,作為一名服役超過30年的老警察,布朗親歷該市發生的不少槍支暴力事件,同時也是槍擊的受害者——他先后失去搭檔、自己的弟弟和兒子。對于7日慘案中遇害警員的家屬,布朗可謂“感同身受”。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1988年8月,布朗的搭檔、警校同學威廉姆斯在出警時被槍殺。威廉姆斯在醫院不治的當天晚上,布朗徹夜陪伴好友的3個孩子。威廉姆斯當年只有15歲的長子回憶說,布朗“告訴我們未來會遇到什么樣的事,并說會照顧我們,一切都不會有事。” 1991年,布朗的弟弟凱爾文在鳳凰城遭毒販殺害。2010年6月的父親節,布朗升任局長不到兩個月,他患有躁郁癥的兒子槍殺了一名達拉斯警察以及另一名男子,隨后遭警方擊斃,身中十多槍。布朗強忍悲痛處理事務,他“不是以局長的身份,而是以兇手父親的身份”與受害者家屬私下會面并致歉。 美國《大西洋月刊》稱,早在2010年升任局長時起,布朗就為構建警民之間的互信而積極推動改革,他曾經表示,“獲取信任十分困難,喪失信任卻很容易。”據了解,作為得州第三、美國第九大城市,達拉斯警察“過度執法”現象曾十分普遍,一度甚至超過芝加哥、紐約和洛杉磯等大都市。在布朗的努力下,達拉斯警察局的風氣大有改觀。對于肇事警員的不姑息以及對外保持較高的執法透明度,使布朗為不少美國媒體所稱道。2010年,該市3名警員毆打一名摩托車駕駛員的場景被人拍成視頻,事發后布朗毫不猶豫地開除了3名肇事者,還公布了視頻內容。 不僅如此,布朗還十分注重警民之間的互動。比如,達拉斯警局此前曾經推出一項名為“和警察喝咖啡”的活動,鼓勵居民和附近巡邏的警員常“敘敘”,在享用免費咖啡的同時,聊一聊他們所關注或顧慮的事情,促進雙方的互相了解和信任。 |
相關閱讀:
- [ 07-10]美達拉斯襲警槍手系退役軍人 奧巴馬下令政府降半旗致哀
- [ 07-09]奧巴馬下令政府建筑降半旗 悼念達拉斯警員殉職
- [ 07-09]奧巴馬將提前結束歐洲之行 赴達拉斯慰問警察
- [ 07-09]奧巴馬稱達拉斯槍殺警察事件是卑鄙的惡性襲擊
- [ 07-09]達拉斯狙擊警察案:警方使用機器人炸彈擊斃槍手
- [ 07-09]白宮:奧巴馬將提前結束歐洲之行 赴達拉斯慰問警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