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溫州7月11日電(記者 李婷婷 實習生 陳潔 通訊員盧孔祥)每年的九月至冬至前后,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霞關鎮的漁民們都會出海至舟山、寧波等海域,開始他們一年一度的蝦皮捕撈季。而近些年來,霞關鎮的漁民周麗利等人逐漸認識到傳統漁網的弊端,于是自發集資耗時5年時間,經過多次試驗研發出新型蝦皮捕撈網。新漁網在提高了安全性和產量的同時,也避免了對海洋資源的破壞以及毛竹的過度砍伐。 記者了解到,過去,傳統的蝦皮捕撈用毛竹控制蝦皮捕撈網的浮沉與網口大小,而在起網時由于毛竹過重導致海上作業安全事故頻發。此外,傳統漁網在捕撈蝦皮時往往會混帶上許多幼魚,極大地破壞了海洋資源。 而毛竹資源的匱乏更是讓改變迫在眉睫。“一艘船一年差不多要用250多根毛竹,蒼南有500多艘漁船,這個量是非常驚人的。”霞關鎮漁民周麗利告訴記者,毛竹的過度砍伐也對環境造成了破壞。 環境問題、海上作業安全問題、海洋資源問題,猶如三座大山壓在周麗利的心頭。于是,這位“馳騁”海上20多年的老漁民,找來當地經驗豐富的漁船老大陳成頓、金音仕等十幾人,并邀請了當地銷售漁網的廠家陳佳佐,眾人一拍即合,決定研究傳統漁網的更新問題,并集資成立了研究基金。 第一年,周麗利等人投入大量資金,經過多次反復論證,對漁網的網口及沉浮進行改造,然而在投入實驗時,出現了網口張開過大、網繩角度錯位等問題。失敗的陰云并未籠罩太久,眾人又趕緊投入到提升改進的研究中。 然而,等到第二年的蝦皮捕撈季,他們再度將改造的漁網投入試用時,漁網嚴重走錨、漁網過重無法起網等新問題又接踵而至。這次的失敗讓周麗利等人意識到不能盲目閉門造車,于是他們趕赴附近的漁區實地查看生產情況,并多次赴廠家了解漁網更新的情況并聽取意見建議。 功夫不負有心人,歷時五年,他們研發出的用帆布代替毛竹、用網眼以及網口長度控制其它雜物進入漁網的新型蝦皮捕撈漁網在投入試用后終于宣告成功。 “剛開始大家因為用不慣新漁網,還是喜歡用舊的。”周麗利說,最初許多漁民并不認可新漁網。但經過兩年的推廣,大家逐漸掌握并適應。從2015年開始,這張新漁網開始代替傳統漁網“入住”浙江和福建上千條捕撈蝦皮的漁船上。 眼下,陳佳佐等人的新網加工點忙得熱火朝天,新網的生產供不應求。一張張集結著漁民們智慧和心血的新型漁網,帶著安全、高產、不濫捕的標簽銷往各地的同時,也將這份對自然的敬意傳播到了更多人的心間。(完) |
相關閱讀:
- [ 07-11]連江縣一漁船在東瀚鎮萬安村海域擱淺14名漁民全部被轉移上岸
- [ 07-11]福清海口漁政所妥善安置吉釣島漁民停船避風
- [ 07-08]莆田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1064名漁民全部上岸避險
- [ 07-08]福清邊防大隊幫助漁民加固漁船
- [ 07-08]駐融海警一支隊四大隊官兵幫助漁民搶收漁貨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