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選舉結果艱難出爐 特恩布爾遭反對者“圍攻”
2016-07-12 15:42:09??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環球網綜合報道】據英國廣播公司(BBC)7月17日報道,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布萊·特恩布爾當地時間7月10日宣布,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在選舉中以微弱優勢擊敗工黨獲勝。但在這之后,批評者和反對者們群起而攻之。 據報道,選舉當晚,極端保守派專欄作者博爾特最先站出來,直接了當地提出讓特恩布爾辭職。他說,特恩布爾是“國家的災難”,他背叛了前總理艾伯特,不僅使自由黨蒙羞,還使自由黨喪失了價值和榮譽。 上周,澳大利亞工黨領袖比爾肖頓也一直聲稱特恩布爾是一個沒有權力的總理,并預測在不超過一年內,澳大利亞就要再次舉行選舉。 然而,當前政治混亂的窘態在澳大利亞近年的政治形勢中并不罕見。特恩布爾正在遭遇的問題,可以說是澳大利亞政治中普遍存在但又異常棘手的“連任衰退”問題。 在上周的怨聲載道中,澳大利亞前總理霍華德對政府的表現和特恩布爾的領導工作做出了很差的評價。他表示,這不是他們期待的結果,但這并不是世界的終結,人民也不應該停止發聲。 但霍華德在任期內遭遇過同樣的問題。1996年霍華德帶領自由黨以絕對優勢贏得大選,在議會中獲得45個席位,這是自由黨在1983年以來第一次取得勝利。但在1998年,霍華德違背了“絕不實施消費稅”的承諾,自由黨在議會的席位下降至13個。 在爭取繼任時執政政府遭遇重創已成為澳大利亞的傳統。1984年,澳大利亞總理工黨領袖霍克尋求連任時,工黨席位由25個降至16個,而分析家此前一直認為這位受歡迎的總理會為工黨贏得更多席位。 另一位工黨領袖吉拉德,在2010的連任中也遭受重創,工黨席位由18個降至為零,她也不得不尋求獨立黨派的支持來維持自己的地位。但不同的例子背后都有不同的原因,霍克因無法彌補預算漏洞不得不推遲承諾,而吉拉德在政變中擊敗了前總理工黨領袖陸克文后,在政治上一直處于守勢。 |
相關閱讀:
- [ 07-08]肖盾續任澳大利亞工黨黨魁 發表“履新”演講
- [ 07-07]超越新西蘭 中國赴澳大利亞旅游人數創新高
- [ 07-05]澳大利亞大選陷僵局 總理特恩布爾稱不會辭職
- [ 06-30]靠代購致富 澳大利亞中國留學生月收入過萬澳元
- [ 06-26]世青賽中國贏澳大利亞獲首勝 白昊天獨得21分
- [ 06-25]U17男籃世青賽:多點開花 中國戰勝澳大利亞
- [ 06-24]澳總理稱澳大利亞經濟可經受英國脫歐帶來的沖擊
- [ 06-24]76人首輪第1順位選中西蒙斯 艾弗森之后再獲狀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