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暑假季,有些學生開始在網上兼職賺取新學期的學費,結果不慎上當受騙。今年7月11日,渝北一名17歲女生兼職“刷信譽”時被騙走6000元。渝北警方統計發現,今年1至6月,這樣的刷單詐騙就有72人上當。昨天,渝北警方向市民支招識破騙局。 個案 高中女生輕信“刷單”被騙6000元 昨天,渝北警方介紹稱,這名被騙的女生叫肖小笑(化名),今年17歲,在渝北某中學讀高中。今年6月底,學校放暑假后,她在家耍了10余天后,萌生在網上做兼職刷信譽賺取新學期學費的想法。 今年7月11日中午12時,肖小笑用手機上網瀏覽網頁時,無意間看到一則廣告說要招聘網絡兼職,主要工作就是幫網絡商家刷信譽度。她按廣告上留下的QQ號聯系上了對方,對方稱該工作沒有基本工資,需要她先下訂單并支付費用,刷單成功后會將傭金和本金一并還給她。 隨后對方讓肖小笑把銀行卡賬號、QQ號碼、電話等信息發過去,后來對方還給她發來一個網絡鏈接,稱那是她的第一個單。肖小笑點進去后發現,自己需要下單的衣服每件120元,對方要求她購買3件,她在填完訂單后對方又發來一個二維碼,讓她掃描后支付360元。 肖小笑刷完單后讓對方打錢過來,但對方卻稱他們公司規定要刷到6000元才返能還傭金和本金。肖小笑又按對方要求,相繼刷了6000余元的單。這時她要求對方返還傭金和本金,但對方一直不給她打款,還讓她湊齊10000元再說。 此時,肖小笑感覺不對勁,立即向渝北兩路派出所報警求助。目前,渝北警方正抓緊偵辦此案。 無獨有偶,今年4月12日,魏某在渝北龍山街道銀樺路家中通過手機上網瀏覽58同城網找工作,后通過QQ與客服聯系,對方發來一個工作流程讓他按照要求操作,魏某用125元買入一件衣服,后對方退給他130元,他得到5元回報。隨后,魏某先后又分別以1125元、1375元、2500元的價格認購了幾批衣服,對方隨即將他刪除,不再與他聯系,他前后共被騙7500元。 分析 四類人群易上當 受騙以大學生居多 昨天,渝北警方介紹稱,經統計今年1月至6月以來,他們接報類似警情72起。 民警經分析發現,受騙者以四類人居多,一是在校大學生,達37件;二是家庭主婦;三是其他待業人員;四是工作比較清閑、想兼另一份工作掙外快者。 民警分析認為,受騙者都有一些共同特點:想做兼職,判斷力較弱,自由支配時間較多。90后大學生涉世未深,缺乏社會經驗,對于網絡的操作相當自信,所以他們會輕信和偏愛網絡兼職這樣的方式。 內幕 兼職刷單騙局 如何騙人 渝北警方介紹說,所謂刷信譽,就是信用炒作,又叫“刷信用”、“互拍”、“群拍”,是指在購物網站中,賣方為提升網站或者商品人氣而采取的一種違規商業炒作模式。可以說,刷信譽本質就是通過虛假的交易來提升商品的信譽等級。對于兼職“刷客”來講,其本身并不是要去購買而擁有此件商品,而是要在完成交易的過程中來賺取傭金。所以,兼職刷信譽本身存在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而實施詐騙的漏洞。 渝北警方稱,最常見的是兼職刷單犯罪分子通過網絡平臺發布網絡兼職刷信譽的廣告,再利用QQ、短信與受害人聯系,騙取受害人信任后,告知受害人在購買商品后將返還其本金及傭金。后再讓受害人登錄其提供的網絡地址鏈接,購買該鏈接上的商品,得手后或在受害人有所警惕后立即消失。往往首單兌現返現,以使受害人放松警惕,在受害人持續打款幾筆后尋找理由拒絕返現或直接與其不再聯系。 警方發現在不少被騙的網友,會被拉進所謂刷單QQ群,QQ群中會有人曬出今天自己刷單獲得的收入,這樣很多網友會被吸引,從而參與到刷單騙局中。 提醒 民警支招,教你識破騙局 渝北警方指出,刷信譽本身就是違反現代社會誠信的一種行為,也受到各電商平臺的嚴厲打擊。警方提醒,有下述表現者或許是騙子: 1.傭金明顯高的,基本都是騙你錢財的。 2.稱刷滿多單,才能發還前面支付的款項的,肯定是騙子。 3.刷單金額較大,比如幾百上千的單子基本都是騙子。 4.刷“虛擬單”,虛擬單是無法退貨退款的,如果遇到這種的基本都是騙子。 5.騙子會仿造正規購物商城頁面,直接發送鏈接讓你輸入個人信息,然后盜取你的錢財。 6.免費的或許就是騙子。 7.需要墊付流動資金肯定是騙子。 渝北警方同時提醒稱,如果一旦發現被騙,要及時報警并保留證據,方便警方開展下步的偵查工作。 |
相關閱讀:
- [ 06-01]廈門:代刷信譽老騙局重現 一市民被騙走2.7萬元
- [ 04-28]家庭主婦想致富 花3千多元學“刷信譽”詐騙被抓
- [ 04-20]男子謊稱購物刷信譽 騙取個人交易信息詐騙被批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