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身宋莊創作油畫《蝸居》 在宋莊,梁百庚每天早上4點多就起床作畫,除了一日三餐和中午短暫的午休,幾乎其他時間都在不停地畫,不一樣的生活狀態讓梁百庚捕捉到了很多創作靈感。在北京的8年時間內,粗略計算梁百庚的畫作已經有幾千幅,更讓他感到驕傲的是,“北漂”兩年后他的作品就被法國文化部看中參加當年舉行的《大皇宮國際藝術邀請展》。 “這幅被選中的畫名叫《蝸居》,是一幅油畫作品,創作的靈感就來源于我們住的宋莊村,我們最開始租的房子是一年將近4萬塊錢,房租基本上還會一年漲一次”,在宋莊的六七年時間里,梁百庚、王琳光搬家就搬了三四次,這些“折騰”都成為梁百庚創作的源泉,“這里還有很多帶著淘金夢來北京的打工者,他們的生活狀態特別生動和真實,很快我就完成了這幅作品”,更讓梁百庚覺得有意思的是接到法國文化部工作人員通知的時候,“當時有個年輕人打電話來說他是法國文化部委托的中方工作人員,他們之前在網上看到了我的作品,因為平時也經常有來畫室參觀的人給畫拍照,我也沒太當回事,后來這個年輕人就詢問能不能來畫室進行拜訪,因為這個展覽有意邀請這幅畫和作者去法國參加文化部的活動。” 當這名工作人員看到梁百庚時非常驚訝,“他沒想到這幅畫的作者是我這樣一個老頭子,因為作畫的心態和表達方式都非常年輕”,梁百庚聊起這次約見時特別開心,“那名工作人員感慨近70歲的年齡畫了一幅30多歲的畫,我覺得那真是對我最大的表揚,后來跟著這個展覽的組織方一起到法國參展,還參觀了盧浮宮和各種美術、博物館,半個多月時間比自己旅游出去玩兒還要滿足和開心,因為和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 隨著在宋莊小有名氣,欣賞梁百庚畫的人越來越多,但他在賣畫方面卻很“小氣”,這點也被老伴王琳常常數落,“其實他創作的量很大,有一次我們在上上美術館做了個展覽,之后有一對年輕夫妻追著我們想買其中一幅畫,他卻說什么也不同意,他說因為那幅畫他特別滿意,賣了就跟賣孩子一樣,心里會難受。” 面對老伴的埋怨,梁百庚卻很淡然:“賣畫有時候也要看緣分,而且禁得住誘惑也是學美術的人必須要經歷的考驗”。之前還有電視購物書畫頻道的經銷商找上門來,要訂購一批裝飾畫,訂單一開就是4000張,簽了合同就有幾百萬的收入,但這樣賺錢的機會也被梁百庚委婉拒絕了。 “這樣的裝飾畫我們叫‘行畫’,都是些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花開富貴、十二金釵、八仙過海之類的吉慶畫,全靠走量掙錢,這樣的畫不難畫,但別說是幾千張,就這樣連續畫上100張,也會讓人喪失創作的最大樂趣”,梁百庚感慨,“我現在的年齡要還跟流水線上的機械工人一樣,還北漂干嗎呢,人活著總得干點兒更有創造力的事情。” 做了300個布娃娃舍不得賣一個 雖然常常嘮叨老伴的不識時務,但一輩子夫唱婦隨的王琳骨子里還是挺理解老伴的選擇,“他覺得賣畫像賣孩子,其實我做的這些布藝娃娃也有很多人要買,但因為每個娃娃只有一個,都是孤品,是我一針一線縫出來的,我也不舍得賣”,從七八年前退休開始迷上做娃娃,如今王琳的娃娃寶寶已有300個,“在別人眼里,他們就是普通的布娃娃,但在我眼里他們都像有生命一樣,因為從設計構思到動手做出來,每個都需要幾天時間,全是心血。” 從來沒有拜師學藝的王琳在藝術方面很有天賦,也許是因為有個會畫畫的老伴耳濡目染,現在的王琳偶爾也能畫上幾筆,“我畫得慢,基本一天能畫一張,一張可以掙150塊錢,這些錢我就攢起來給我的娃娃們買布”,王琳做的布藝娃娃不僅造型靈動,而且用的布料都是從農村老人手里買來的老魯錦,“這些魯錦的顏色都特別有時代感,連織魯錦的棉線都是當地老人手紡的,有時候一小卷就要將近100塊錢,我想這樣自己畫幾張畫就能買幾卷布了,因為老布做出來的娃娃比現代布做出來的更有藝術感。” 因為酷愛做布藝娃娃、布貼畫和彩錦繡,王琳的手掌上磨出了很多厚繭子,經常拿裁縫剪和刻刀的她,大拇指和中指甚至有些變形,“這兩年學著慢慢做,勞逸結合,不像剛開始的時候,經常做一宿都不覺得累,第二天早上眼睛跟兔子似的全是紅的”。現在王琳的布藝娃娃作品已經有300個,還有各種布貼畫、彩錦繡、剪紙作品上千個,“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像老伴一樣,哪天也給這些手工藝品開個展覽,讓更多的人能看到這些作品。” 從去年開始,梁百庚和王琳受邀成為北京奧加美術館“國際藝術家駐留中心”的駐館藝術家,對他們而言,目前的生活狀況已經比8年前剛剛“北漂”時強了太多,而和宋莊更加鄉土的原生態生活相比,居于鬧市的環境變化也許會給他們的創作帶來更多新的靈感。 本報記者 左穎 文并攝 J170 |
相關閱讀:
- [ 07-16]廈門某夫妻啃泡鴨爪后得了急性腸炎 公司出具檢測報告
- [ 07-15]莆田:夫妻因家庭瑣事吵架 丈夫一氣之下買毒品被抓
- [ 07-15]廈門一對夫妻啃一口泡鴨爪吐了 還得了急性腸胃炎
- [ 07-15]建甌夫妻離婚鬧進派出所 丈夫借酒撒潑住進拘留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