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門印發(fā)《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
2016-07-18 17:38:03??來源:教育部網站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五、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實施途徑 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充分發(fā)揮學校主導作用,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拓寬教育途徑,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一)學校教育 1.專門課程 法治教育要與德育課程緊密結合,要適時、相應修訂中小學德育課程標準,完成本大綱要求的教學內容。小學低年級要在道德與法治課中設置專門課時,安排法治教育內容;小學高年級要加大法治教育內容在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比重,原則上不少于1/3;初中階段,采取道德與法治課中設置專門教學單元或者集中在某一學期以專冊方式實施教學,保證法治教育時間。高中教育階段,思想政治課要設置專門的課程模塊,可以采取分冊方式,將法治教育作為思想政治課的獨立組成部分,或者加大法治教育選修課的課時。高等教育階段要把法治教育納入通識教育范疇,開設法治基礎課或者其他相關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鼓勵具備條件的地方、學校根據本大綱要求編寫法治教育教材,在地方課程或者校本課程中設置法治知識課(必修或選修),完成本大綱要求的教育內容。 2.教學方式 在課程建設和課程標準修訂中要強化法治教育內容,并將法治教育內容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育目標之中。要綜合采用故事教學、情境模擬(如法庭模擬)、角色扮演、案例研討、法治辯論、價值辨析等多種教學方法,必要時,可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將真實法治案例引入課堂教學,注重學生法治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條件的學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多種法治教育資源、形式予以整合、提升,形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環(huán)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 3.多學科協(xié)同 要在各學科課程中挖掘法治教育因素,如:語文教學要充分利用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典型事件,向學生進行公平正義、違法責任等方面的教育;歷史教學要關注法治發(fā)展史的教育,要重點講述依法治國的歷史范例;生物教學要對學生進行保護環(huán)境、熱愛生命、尊重人權的教育;體育教學要對學生進行遵守規(guī)則、崇尚公正的教育,等等。 4.主題教育 要充分利用主題教育、校園文化、黨團隊活動、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載體,全過程、全要素開展法治教育。要將安全教育、廉政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國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等專題教育,與法治教育內容相整合,一體化設計教學方案。深入開展“法律進學?!被顒?。充分利用國家憲法日、國防教育日、國家安全教育日、全國消防日、全國交通安全日、國際禁毒日、世界知識產權日、消費者權益日等,普及相關法律知識,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在入學儀式、開學典禮和畢業(yè)典禮、成人儀式等活動中,融入法治教育,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體驗感悟。 5.校園法治文化建設 要全面落實依法治校要求,把法治精神、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落實在學校教育、管理和服務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建立健全學校章程、相關規(guī)章制度,完善學生管理、服務以及權利救濟制度,實現環(huán)境育人。廣泛開展模擬法庭、法律知識競賽、法律情景劇展演、辯論會、理論研討、法治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法治實踐活動。中小學圖書館要選配符合青少年學生認知特點的普法讀本、影視、動漫作品等,引導學生閱讀、觀看、討論。在校園建設中要主動融入法治元素,利用宣傳欄、招貼畫、名言警句等校園文化載體,宣傳法律知識、法治精神,營造校園法治教育氛圍。 6.學生自我教育 在法治教育中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學生實際,引導、支持學生自主制定規(guī)則、公約等,逐步培養(yǎng)學生參與群體生活、自主管理、民主協(xié)商的能力,養(yǎng)成按規(guī)則辦事的習慣,引導學生在學校生活的實踐中感受法治力量,培養(yǎng)法治觀念。具備條件的,要積極支持學生組建法治興趣小組、法治實踐社團等,加以正確引導,使學生以適當方式研究法治問題、參與法治實踐。 (二)社會教育 1.社會實踐教育 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法治社會實踐活動。各地要根據實際,積極建設綜合性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在司法機關、相關政府部門或者有關組織、學校建立專項的法治教育基地。在統(tǒng)一組織的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要安排相當比例的法治實踐內容,讓學生在真實的法治實踐情景中進行學習。學校要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加強與社區(qū)的合作,組織學生進行社區(qū)法治服務活動。有條件的高等學??梢栽O立大學生法律援助中心,利用“三下鄉(xiāng)”活動,組織學生進入社區(qū)、街道開展法治宣傳,普及法律知識,在實踐中學法、用法。 2.國家機關和社會力量參與 要廣泛組織和動員國家機關和社會力量支持和參與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建立社會法治教育網絡。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等國家機關、律師協(xié)會等社會組織,要深入學校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與教育部門、學校合作開發(fā)法治教育項目;有關行政部門要按照“誰執(zhí)法、誰普法”的原則,利用學校法治教育平臺,為學校提供相應的法治教育資源和實踐機會。要切實加強針對有不良行為青少年的專門法治教育工作。鼓勵法律工作者、研究人員以各種形式參與青少年法治教育,為學校開發(fā)法治教育課程、開展專題法治教育活動提供支持。宣傳、文化、新聞出版廣電、網信等相關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的引導和管理,積極鼓勵弘揚法治精神的圖書、期刊、網絡游戲、動漫作品、少兒節(jié)目等文化產品以及創(chuàng)意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鼓勵設立提供青少年法治教育服務的專業(yè)化教育機構,形成法治教育的社會合力和良好氛圍。 3.開發(fā)利用網絡資源 要充分利用網絡上的優(yōu)質法治教育資源,豐富教學的形式和內容,建立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的立體教育網絡。利用學校網站、官方微博、微信等平臺及教師、班主任或輔導員的個人社交平臺進行法治宣傳,增強網絡法治教育的吸引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法律規(guī)范,理性思考和正確認識法治事件、現實案例。 (三)家庭教育 推動家庭與學校形成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合力。積極引導家長重視家庭美德和家庭文化的建設,成為子女學法、守法、用法的榜樣。要辦好家長學校,完善家校合作機制,大力宣傳推廣家庭文化建設和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制定家長法治教育手冊,提高家長對孩子進行法治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指導家長及時督促改正青少年的不良行為,預防產生違法行為。同時,要發(fā)揮學生法治教育對家長的作用,了解家長需求,拓展學校法治教育的影響。 六、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保障 (一)組織與制度保障 各地要在黨委、政府的統(tǒng)一領導下,建立由教育部門牽頭,司法部門、共青團和有關部門、組織等共同參與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機制,聯(lián)合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規(guī)劃,明確責任分工,確定工作步驟,協(xié)同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 各級教育部門要積極協(xié)調相關部門,整合資源,完善保障機制,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評價機制,推廣法治教育的先進經驗。要將學校法治教育實施情況作為依法治校的重要方面,納入學校年度考核的內容;作為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和“平安校園”創(chuàng)建工作內容,納入綜合(平安建設)工作考評??h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要將學校法治教育實施情況納入教育督導范圍,幫助學校推進法治教育工作。 各級各類學校是實施法治教育的主體,要將法治教育納入學??傮w發(fā)展規(guī)劃和年度工作計劃,重點在師資配備、課程實施、經費支持、制度機制等方面予以保障,做好法治教育的落實工作。 (二)師資隊伍建設 要大力加強法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逐步建設高水平的法治教育教師隊伍。通過多種途徑,保證每所中小學要至少有1名受過專業(yè)培養(yǎng)或者經過專門培訓,可以勝任法治教育任務的教師。建立中小學法治教育骨干教師培養(yǎng)機制,完善對法治教育教學成果的支持和獎勵制度。提高全體教師的法治素養(yǎng)和法治教育能力,充分挖掘各學科教學內容的法治內涵,提升教師群體的法治意識。完善法治副校長(輔導員)制度,進一步明確職責,完善相關工作機制,充分發(fā)揮法官、檢察官、律師、高校法律院系教師等法律工作者的力量,健全高校學生法治教育志愿者制度,建設穩(wěn)定的兼職法治教育師資隊伍,為中小學法治教育提供支持。 鼓勵高校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方向研究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機制吸引法律專業(yè)畢業(yè)生到中小學任教,培養(yǎng)專業(yè)化的中小學法治教育師資。完善法治教師繼續(xù)教育制度,充分利用高校、社會的力量,為中小學法治教育教師培訓提供支持。 (三)健全評價機制 要建立健全科學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評價機制。評價要全面考察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有利于激發(fā)青少年學習法治知識、發(fā)展法治能力、提高法治素養(yǎng)、參與法治實踐的自覺性;有利于激發(fā)學校、教師開展法治教育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青少年法治教育形式與內容的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評價要基于本大綱確定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標和內容要求,將必要的法律常識納入不同階段學生學業(yè)評價范疇,在中、高考中適當增加法治知識內容,將法治素養(yǎng)作為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注重結合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將反映法治思維、法治觀念的行為、態(tài)度和實踐作為評價的重要方面,增強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要結合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等機制,探索建立綜合性的青少年法治素養(yǎng)評價機制。教育部門可以聯(lián)合司法部門組織或者委托第三方對學校、區(qū)域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整體情況進行評價。有條件的高等學校、科研組織可以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評價的研究與實踐。 (四)教育教學資源保障 整合網絡教育資源,加強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等專業(yè)網站建設,提供形式生動多樣,內容鮮活豐富的網絡優(yōu)秀法治教育資源,支持中小學開展法治教育。積極推進綜合性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把基地建設納入各地校外教育機構建設的整體規(guī)劃。教育、司法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組織協(xié)作,鼓勵在政府部門、高等學校、相關社會組織,設立各類法治教育基地,為學校組織學生參觀各類國家機關、觀摩司法活動、體驗法治實踐提供便利。 鼓勵和支持各種社會組織開發(fā)青少年法治教育讀本及相關產品,編寫出版符合青少年認知特點和接受意趣的法治教育期刊、課件、音像資料等教育教學資源。鼓勵各地將法治教育教材、讀本納入免費教科書范圍,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向中小學特別是農村和邊遠貧困地區(qū)的學校,免費提供優(yōu)質法治教育資源。 要充分利用高等學校、研究機構的相關科研力量,深入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理論研究,為法治教育教學提供理論基礎和學理支撐。要加大對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扶持力度,設立專項科研課題,特別要設立面向一線教師的法治教育研究課題,鼓勵中小學教師與專業(yè)研究人員開展合作研究,及時總結、交流和推廣研究成果。 要引導大眾傳媒切實承擔起法治教育的社會責任,把青少年學生作為法治宣傳教育的重點人群,通過多種形式,開展適合青少年學生特點的公益法治宣傳活動。 (五)經費保障 各級教育部門和有關部門要統(tǒng)籌安排相關經費,支持青少年法治教育,支持法治教育實踐基地、教育普法網站建設和教師法治培訓、法治教育教學研究等工作。具備條件的地方,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為學校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實踐資源。學校要將法治教育納入學校工作總體規(guī)劃和年度計劃,將所需經費納入年度預算。要積極動員全社會力量,鼓勵企業(yè)、事業(yè)組織和公民個人設立公益性基金或者專門基金會,支持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 掃一掃分享本頁 |
相關閱讀:
- [ 07-11]三部門集中整治手游亂象 中小手游公司并購估值或下降
- [ 07-07]緊抓源頭管控 龍海三部門聯(lián)合開展“兩客一危”專項督查
- [ 07-07]三部門要求:推進公務員職業(yè)道德建設
- [ 07-07]三部門聯(lián)合發(fā)文要求推進公務員職業(yè)道德建設
- [ 06-08]三部門:加工貿易項下進出口光盤如無法出口需銷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