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高鐵調試高級技師周勇在演示調試過程。中新網 邱宇 攝 中新網青島7月20日電 (邱宇)在高速動車的生產中,調試是最后一道工序。哪怕一個小小開關的調試,都會關系到乘客的安全。 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高鐵調試高級技師周勇在這行干了整整30年,他是中國高鐵從無到有的推動者和見證人。如今,周勇和團隊調試出的高速動車組超過1000列,安全運營超過13億公里,相當于繞地球3萬多圈。 動車調試小到一個開關,都要做好 短短十幾年間,中國的高速鐵路網規模已躍至全球第一。截至2015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1.9萬公里,超越其他國家的總和。 大規模的鐵路網和客流量讓安全問題變得更為重要。調試是高速動車組在廠內的最后一道生產工序,完成后,列車將被交付客戶。 “因為是最后一道把關的關口,所以必須要求沒有任何問題”,周勇的一本A4紙大、三厘米厚的冊子上,密密麻麻寫滿了要調試的項目,每頁有20多項。“調試事無巨細,小到一個燈、一個開關,都要做好”。 如今,周勇和團隊調試出的高速動車組已超過1000列,安全運營超過13億公里,相當于繞地球3萬多圈。 “一輛動車組上面好幾千人,這直接關系到人的生命”,他提高了聲音,“想把動車做到極致,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安全”。 周勇工作室的一角。中新網 邱宇攝 知識優化和工藝優化一樣重要 一間三四十平米的屋子里整齊地擺滿了各類電氣調試用設備,窗臺上并排放著數十本書,有《電氣工程概論》,也有《光學原理》。 這是周勇進行工藝優化和培訓徒弟的工作室,就在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的廠房旁邊。 一進工作室,原本略顯沉默的周勇變得興奮起來。這名年近50歲的高鐵調試高級技師逐一介紹著自己研制的各種“物件兒”,從風道質量監測機器人到鋁屑自動收集裝置。 “研制出的新設備都要拿到廠里去試用,大伙提意見”,周勇說,“不能只說好,要指出哪里丑了、不實用了,再去改進,最后用到實踐中。” 他很看重上面所說的過程,“動車跑這么快,怎么保障它的安全?還是要靠工藝優化”。 就像工藝需要優化一樣,周勇清楚知識也需要優化的道理。“知識今天不學,明天就缺”,他重視理論學習,并把這種觀念灌輸給他的徒弟們。 周勇在工作室介紹設備。中新網邱宇攝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