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去產能安置職工再就業觀察:國企不再是"鐵飯碗"
2016-07-21 15:31:40?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邢曉宇 邢曉宇 |
分享到:
|
就業市場彈性更強,下崗職工掀創新創業潮 蔡翼飛認為,當前中國現代勞動力市場體系已經基本建立,產業結構更加多樣化,特別是服務業發展很快,就業彈性更強。同時,當前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程度很高,流動起來基本存在行政壁壘,局部地區的失業壓力多數可以通過勞動力流動分散。 ——大多下崗工人更趨向市場安置。 武鋼的就業現象引發關注。此前,地方政府專門組織過萬人招聘會,但部分工人反映,招聘會提供的許多托底就業崗位吸引力有限,而類似做滴滴司機的自由擇業者增多。 56歲的武漢市民周漢華,去年底完成了從“武鋼職工”向“快車司機”的角色轉變。周漢華所在的冷軋車間一線職工收入從4000元多降至2000多元。武鋼制定的內退政策規定,不解除工人勞動關系,繳納五險一金至退休,并每月發放1000多元的生活費。周漢華于是選擇內退,用私家車跑起滴滴快車。他現在每天能跑10多單,收入100元很輕松。加上車間按月發放的生活費,月收入基本趕上了武鋼效益最好的時候。“現在至少有上千名武鋼分流職工開起了滴滴”。他說。 7月18日,滴滴出行發布的《移動出行支持重點去產能省份下崗再就業報告》顯示,截止2016年5月底,滴滴為國家去產能計劃中的17個重點去產能省份提供了388.6萬就業機會。 ——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相結合,拓寬市場安置渠道。 “針對工人再就業,可開拓新的產業門類,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著名經濟學家常修澤建議,東北地區煤炭、鋼鐵行業壓力較大,但生產性服務業比較薄弱,尚有較大就業空間。“農業、林業等部門也可考慮,有的機械公司就到林區承包土地種藍莓。” 在遼寧阜新,恒大煤業公司財務科副科長張磊將機會留給了別人,主動選擇離開,辦起一家小學生托管班;46歲職工王丹辦起了一家圖書批發市場,并帶動10多名分流員工就業。在鞍鋼,許多工人利用業余時間,干起了快遞、送餐等第二份職業。 在山西介休,焦煤集團的“90后”李彤大膽選擇了停薪留職,自主創業拍攝微電影,還運營起公眾號,團隊從最初3人發展到15人。 ——采取差別化分流安置政策。 蔡翼飛認為,對青年失業者,政府應鼓勵其進行職業培訓,更新技能后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對再就業可能性較小的“4050”人員,應采取內部退養等托底政策解決。此外,對于老工業基地、資源型城市受沖擊較大地區,政府應通過區域合作、資金扶持鼓勵失業人員異地再就業。 鄭東亮說,經濟結構優化有利于擴大就業。“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空間還很大,預計到‘十三五’末,第三產業吸納就業占比將超過50%,會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調查失業率務必要控制在5.5%以內,否則就會出問題。”常修澤認為,“當前全國的調查失業率在5.1%左右,雖然在可控范圍內,但難題多且存在風險。他建議政府、企業、社會各方面集思廣益,形成合力,共同解決職工再就業。(記者劉宏宇、王炳坤、李勁峰、梁曉飛、劉江) |
相關閱讀:
- [ 07-20]國企改革地方亮點紛呈 下半年多領域有望破局
- [ 07-20]閩:從"松綁"放權到全面深化國企改革|嚴明換屆紀律 嚴把廉政關
- [ 07-20]福建:從“松綁”放權到全面深化國企改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