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語”近人——習近平的扶貧思考
2016-07-22 07:58:10??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編前語】扶貧是習近平總書記最在意的事情,不僅常常牽掛于心,更是身體力行為貧困群眾謀福祉。十八大以來,從云貴川到東三省,從提出“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到“找對‘窮根’,明確靶向”……習近平的扶貧腳步遍布各地,扶貧思路清晰可辨。新華網“學習進行時”為您梳理習近平對扶貧工作的思考。 2016年7月20日,習近平在寧夏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李濤攝 ——對口扶貧 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是加強區域合作、優化產業布局、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的大布局,是實現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必須認清形勢、聚焦精準、深化幫扶、確保實效,切實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6年7月20日,習近平在寧夏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肯定閩寧合作寶貴經驗 1997年我來到這里,被當地的貧困狀態震撼了,下決心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福建和寧夏開展對口幫扶。那時,重點實施了“移民吊莊”工程,讓生活在“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那些地方的群眾搬遷到適宜生產生活的地方,建起了閩寧村。20年來,閩寧村發展成了閩寧鎮,你們的收入也從當年的人均500元增加到現在的1萬多元,將近20倍。看到你們開始過上好日子,臉上洋溢著幸福,我感到很欣慰。閩寧鎮探索出了一條康莊大道,我們要把這個寶貴經驗向全國推廣。祝愿鄉親們生活越來越好,寧夏脫貧奔小康的目標早日實現。 ——2016年7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寧夏考察,在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深情回憶了20年前在福建工作時直接推動閩寧合作的情景。 堅決完成閩寧對口扶貧協作 以解決貧困人員溫飽為重點,以產業協作為基礎,構筑互惠互利、聯動發展的工作格局。 要尊重回族同胞的習慣,從每一個細節做起。 一定要靜下心來,要耐得住寂寞,要把東部的經驗帶過來,把西部的精神帶回去。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是一項政治任務,我們要堅決完成,對這次聯席會議議定的事要盡快落實,所承諾的事情也將抓緊兌現。 ——1997年4月15日至21日,時任省委副書記習近平率領的福建省黨政代表團一行35人到銀川進行為期6天的對口扶貧考察。 2016年7月18日至20日,習近平在寧夏調研考察。這是7月18日下午,習近平在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村民馬克俊家同一家人和村民代表親切交談。新華社記者李濤攝 ——精準扶貧 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三件事要做實:一是發展生產要實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設法,把現實問題一件件解決,探索可復制的經驗。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赴湘西調研扶貧攻堅時,在花垣縣十八洞村正式提出“精準扶貧”。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各地都要在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上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要因地制宜研究實施“四個一批”的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即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移民搬遷安置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實現貧困人口精準脫貧。 ——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在貴州召開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時強調。 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精準扶貧是為了精準脫貧。要設定時間表,實現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癥。要留出緩沖期,在一定時間內實行摘帽不摘政策。要實行嚴格評估,按照摘帽標準驗收。要實行逐戶銷號,做到脫貧到人,脫沒脫貧要同群眾一起算賬,要群眾認賬。。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習近平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 |
相關閱讀:
- [ 07-22]行動起來 強化措施 落實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做好當前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重要講話引起強烈反響
- [ 07-21]習近平:中華民族積蓄的能量要爆發
- [ 07-21]習近平:切實做好新形勢下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 [ 07-21]一個月內三作重要指示 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抗洪怎么說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