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7月22日電 題:來自唐山地震截癱者的自述:在悲苦中謳歌生命 新華社記者任麗穎、李俊義、高博 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3817人高位截癱。地震后,這些幸運的“不幸者”們在慶幸活著的同時,也在未來余生中與命運在他們身上旋起的風暴無數次地搏擊著。 照片中的女孩穿著運動服,與朋友開懷笑著。拿著年輕時的照片,68歲的王瑩自豪地告訴記者自己小時候體育很好,學習成績也不錯。和所有因地震截癱的人一樣,王瑩的命運在1976年的夏天變得涇渭分明。 “地震時,腰被砸了一下,從此就再也沒有站起來。從外地治療回唐山后,剛剛下站臺,我因為無法行走而被人抬著放在了地上,當時看到無數雙腿在我周圍行走。大姐突然一邊哭一邊喊‘你們別踩到我妹妹啊!別踩著她!’也許,大姐是預見到了蟄伏在我身上未來的苦痛。”王瑩說。 唐山市截癱療養院院長楊震生告訴記者,悲傷和恐懼是療養院里的截癱者初期的情緒。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最初激烈的情緒會逐漸淡化,但“敏感”始終是貫穿在這部分人余生的特質。 “1978年恢復高考,我因為身體原因沒能參加,眼睜睜看著別人復習、錄取。后來,原來工作的學校安排我做打字,平時單位挺照顧我。但擺在面前更大難題是我伴有嚴重的‘幻肢痛’,這是一種神經上的劇痛,每天發作30多次。工作的時候肩上搭一條毛巾,發作的時候咬著它。不知道咬碎了多少條毛巾。”王瑩說。 1986年,王瑩的婚姻破裂了,從此獨自撫養女兒。 “當時都說截癱患者只有15年的生命,女兒小的時候我經常祈禱:‘讓她上完小學我再死吧。’‘等她上完初中我再死吧’,后來我一直堅持到了她結婚。1998年以后,我的神經痛越來越嚴重,每天都如墮地獄。直到2006年,在唐山市人民政府的幫助下,我去北京通過手術治好了病。那天正好是6月1日,手術醒來后,我想起了小時候過‘六一’的開心。”王瑩說。 “徹底康復后平靜的日子在最近的10年中如一瞬間那樣流逝了”,王瑩說,她現在覺得很幸福,在與女兒一家同住的新房子里。她流著淚感慨:“一切都過去了。” 國際衛生組織專家曾預言,截癱傷員的生存極限是15年。楊震生告訴記者,經過40年的自然減員,當年的3817名截癱幸存者,至今還剩822人。在療養院因地震截癱的幸存者中,最長者是一位去世于2013年12月的94歲老人,而在世的截癱幸存者中,最長者年齡已達86歲。這些人,在各自的命運里創造著生命的奇跡。 “94歲的奶奶在世時,每到生病,截癱療養院里的其他人都會捐錢給她。奶奶臨去世前,拿出了一個小本子,上面記錄著曾經給她捐款的人名和數額,她囑咐我們用她剩下的積蓄還給這些人。曾經捐10元的還20元,一定要雙倍還。”截癱療養院女區護士長張麗萍說。 王瑩在自己即將出版的《自述》里寫道:在我看來幸福或許是一棵樹,一半投于陰涼,一半佇立陽光,并且在沒有月光的晚上,它依舊暗香浮動。 |
相關閱讀:
- [ 07-22]唐山大地震40周年:在巨災中挺立,在毀滅中新生
- [ 07-15]唐山地震孤兒的“新爸媽”:你們健康成長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 [ 07-12]唐山男子因瑣事殺害妻子及外甥外甥女 已向警方自首
- [ 07-06]南平市景區亮相河北唐山南湖國際會展中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