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瘦身”為何動真格?
2016-07-25 06:54:55?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瘦身健體”,方能真正做強做優做大 該退的退出來,有助于把資源和力量向關鍵領域、重要行業集中,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 做強做優做大,是新一輪國企改革的目標。這與“瘦身健體”是什么關系? “做強做優做大是一個整體,不宜單獨割裂來看。”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做大,不僅僅強調規模,而是要兼具“強”和“優”,是強而優的“大”。經過多年快速發展,一些央企已經具備相當大的規模,眼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夠“強”,無效板塊影響著企業的運行效率。通過“瘦身健體”,減去不必要的包袱、清理過剩產能、精簡業務鏈條、優化資源配置,有利于增強央企的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方能真正做強做優做大。 “做強做優做大,是從總體上強調。”國資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說,國有企業要做強做優做大,但不能把“大”簡單地理解為面面俱到、什么都干。調整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是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重要方面。要通過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集中,向產業鏈價值鏈的中高端集中。正是出于這種考慮,國資委多次強調中央企業要專注主業,剝離非主業、非優勢業務。該退的退出來,有助于把資源和力量向關鍵領域、重要行業集中,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強調聚焦主業,既是當前“瘦身健體”的內容,也是實現做強做優做大的必要路徑。 “做強做優做大,是國企改革的最終目標。在不同階段、不同領域,側重點有所不同。”李錦說。從參與國際競爭的角度看,央企是“國家隊”的代表,要具備較大規模才能更好地體現影響力,在國際市場上擁有更多話語權。這就有必要做“加法”,通過兼并重組、提升國有資本整體功能和運行效率,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去年以來,央企集團層面重組步伐不斷加快。僅最近一個月,就有港中旅與中旅、中糧與中紡等多家央企實施整合。從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看,當前又亟待做“減法”,清理低效無效資產,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讓企業輕裝上陣,提高市場競爭力,也就是要“瘦身”。今年以來,國資委指導央企通過股票市場和產權市場處置低效無效資產、盤活存量,轉讓收入達321.68億元。李錦認為,央企“瘦身健體”,是現階段央企發展與改革的一項具體措施,最終正是為了做強做優做大。 本報記者 白天亮 |
相關閱讀:
- [ 07-21]46家央企負責人2015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為A級
- [ 07-21]央企研發投入超全國總額四分之一 已成創新主力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