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養老院“炒床”:一張“預售”床位24萬元起
2016-07-25 07:42:08??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原標題:勿讓養老院“炒床”淪為另類“炒房” 據報道,廣東某民辦養老院“預售”床位,一張床位24萬元起,可以自住26年,也可以轉租、轉售或繼承。購買床位不限購數量,也不限戶籍,甚至外國人也可以來購買。銷售人員稱,“有人把一整層買下來”,以后肯定會漲價。 對此,網民認為,需要警惕以賣床位之名、行賣房之實的變相“炒房”。希望有關部門加以規范,別讓養老院淪為炒房工具。 變著花樣炒房 網民“喬志峰”認為,養老院“炒床”,貌似很新奇,實際上這種經營模式并非獨創,跟此前曾盛極一時的“商場鋪位分割銷售”有幾分類似。此舉可以規避針對住宅銷售和投資的宏觀調控,同時迎合了部分中小投資者的投資需求。然而,由于缺乏相應的監管和規范,不可避免地衍生出各種各樣的風險和糾紛,甚至成了欺詐投資者的溫床。 “購買床位不限購數量,也不限戶籍,甚至外國人也可以購買,這不是變相炒房是什么呢?”網民“徐建中”表示,這樣的養老院,其實已經違背了開辦的初衷,也許它并不違法,但卻是打著服務老人的幌子在賺炒房的錢。 有網民認為,民間資本的投入,對“未富先老”的中國社會來說是必然要鼓勵的,但市場的放開不代表監管的放開,這個養老機構哄抬床位售價的企圖很明顯,其經營模式也給了投資投機者很大的炒作空間,“和炒墓地一樣”。 監管宜有堵有疏 對于這種做法,輿論認為,監管部門應該疏堵結合,防止推高養老成本。 網民“多晚都等你”認為,這種“預售”存在變相融資等不確定因素,“和美容院交錢辦會員卡沒有區別,最多的現象是美容院老板卷錢跑了”,老人一次性地交了床位錢,萬一養老院不能如期完工交付怎么辦? 網民“喬志峰”表示,假如養老院床位真的成為各路資本爆炒的對象,必將推高養老成本,甚至背離其實用功能,淪為一種特殊的“投資工具”。如此一來,有錢人入手大批床位囤積居奇,真正需要的老人或許就只能望床興嘆、一床難求了。 不過,也有網民認為,民營養老院“炒床”應當被理解,而非棒殺。網民“黃齊超”表示,適當的“炒床”可以刺激更多的民營力量進入養老領域,并刺激他們不斷地提高服務質量。政府職能部門應將自己掌握的宏觀數據提供給需求方和供給方就可以了,不必采取行政手段干擾民辦養老。 (記者 王玉 整理) |
相關閱讀:
- [ 07-21]出租出售養老院床位有何不可
- [ 07-20]三明市蘆橋養老院非法集資?梅列區民政局將督促還款
- [ 06-21]晉江引入現代網絡技術 創建了沒有圍墻的“家庭養老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