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態中實現新飛躍
2016-07-26 15:34:43?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7月26日電 題:在新常態中實現新飛躍 新華社記者劉錚、高敬、吳雨 雖然上半年鋼價迎來一波上漲,但河北德龍鋼鐵公司副總經理王立平對市場前景的判斷依然非常謹慎。 “我不覺得鋼鐵供需發生根本變化。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大環境變了,去產能要堅定推進,不能心存幻想。”王立平說,公司正按照中央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重點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發展循環經濟,以轉型升級求生存求發展。 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關口,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科學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和世界經濟形勢變化,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戰略判斷。兩年多來,全國上下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主動作為,推動經濟發展進入蹄疾步穩軌道。 新常態已成共識,事實印證黨中央對形勢判斷的科學精準 6.7%——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速數據15日出爐。 “增長是比較穩的,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增長率都是6.7%,呈現出階段性企穩的態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說。 一年前的這天,公布的半年增速是7.0%;六年前的這天,公布的半年增速是11.1%。 中國經濟正在發生一場深刻而廣泛的變革。能否清醒認識和積極適應這樣的變化,攸關經濟未來,關系企業生死。 回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歷程,2012年之前可謂高歌猛進:年均增速接近10%,新世紀頭十年平均增速達10.4%。此期間即便增速有所波動也是暫時的,至于產能過剩,相當一批企業家甚至地方官員認為,那都是別人過剩,我非但不過剩反而要擴大規模。 變化從2012年開始越來越明顯。當年中國經濟增速從上一年的9%平臺轉換到7%平臺,此后又小幅平緩回落,兩位數增長漸行漸遠。 “新形勢需要有新判斷,并依據科學判斷調整思想觀念方法。”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說,“以往經濟遇到的困難就像感冒發燒,打針吃藥很快就可以恢復。而今天的中國經濟內部情況和外部環境發生變化,不能搞強刺激。” 中國經濟以往依賴的低成本支撐和旺盛外需都發生了重大變化,而進入中等偏上收入階段后增速放緩是世界經濟發展規律。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提出,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作為一個新的重大戰略判斷,“新常態”的提出非常及時。它科學概括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成為引領經濟更好發展的鮮明導向。 “中國經濟近兩年的發展軌道,印證了新常態判斷的科學性、預見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分析指出,新常態最直觀的變化是經濟增速進入換擋期,更具本質的變化是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成為貫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 新常態催生變革定力,必須堅決拋棄用舊的思維邏輯和方式方法再現高增長的想法。 全國政協常委、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在今年兩會上深有感觸地說,近兩年有一個突出變化,那就是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和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的地方,終于承認自己過剩了,不再對強刺激和大反彈抱有幻想了。 新常態指引精準發力,必須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使中國經濟提質增效。 目前,經濟轉型升級取得積極進展。上半年服務業占GDP比重已經達到54.1%,同比提高了1.8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3.4%,同比提高13.2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2%,發展方式轉變邁出新步伐。 |
相關閱讀:
- [ 07-25]延遲退休為何小步漸進 養老金收不抵支嗎|專家稱工資增長已放緩進入"新常態"
- [ 07-25]專家稱工資增長繼續放緩進入“新常態”
- [ 07-21]【新常態 光明論】方洪波:企業供給側改革要有壯士斷腕勇氣
- [ 07-18]外貿與經濟步入新常態 城市外貿發展不以規模論英雄
- [ 07-18]經濟運行基本平穩穩中有進 發展新常態特征更加明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